每年有近1/3的时间在外,每一次从沈阳出发“巡点”走遍58个示范基地的行程近3000公里,被农民朋友称为“扎根田间地头的中科院专家”,他就是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解宏图。
从2007年开始研究并推广“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栽培保护性耕作技术”至今,解宏图与课题团队始终瞄着既定的方向前进,目前东北四省区使用该技术的耕地面积已达1500余万亩。
保护性耕作已迈出关键一步
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栽培保护性耕作技术,就是将秸秆覆盖在大田上,保护并提升土壤质量,并利用先进农机播种,达到节本增收的目的。
解宏图介绍了三组数据。在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的试验基地,试验田的有机质含量从2007年的1.8%增加到2018年的3.2%;如果有30%的土地覆盖秸秆,可减少70%的风蚀;有秸秆覆盖的农田,每平方米生活着约60~100条蚯蚓,无秸秆覆盖下情况下一般只有3~5条。这三组数据充分说明了这项技术在培肥地力、减少风水侵蚀、提高土壤生物性状等方面产生的巨大作用。
“为了让这种技术更好地惠及广大农民,我们与企业一起研发了中国第一台免耕播种机,配套推出了秸秆归行机等农机。技术已经成熟,未来就是下更大的力气推广了。”虽然笑称自己已经从科研人员转行为推广人员,但解宏图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坚定。
虽任重道远更需忘我坚守
解宏图告诉记者,在东北地区有一条“黄金玉米带”横贯东西,其中辽吉黑三省的玉米种植面积就有1.9亿亩。从2010年致力于推广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栽培保护性耕作技术以来,已在1500余万亩土地上见到了实效。
“如果东北地区的玉米地都覆盖了秸秆,那对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粮食安全,都会起到很大的保障作用。我国应用这项技术的耕地面积只占全世界的3%,未来仍任重道远。对我来说,未来20年如果能推广到一亿亩,就啥都值了。如果不行,那就坚持50年。”解宏图现在正在为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撰写可行性报告,从各项理论数据上为将来大面积推广提供支持。
坚信会“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名中科院专家,成为农民的贴心人,还与解宏图在农业科普上的投入分不开。他认为,好技术必须面向基层、走进基层,还要依托于基层,为此他积极参与创立了“科研院所+基层农技推广站+技术示范基地+农民合作社”的链条式技术推广模式,起草了技术规范,使玉米秸秆全覆盖免耕栽培体系有章可循。
解宏图十分看重示范基地、合作社的示范效应。他在与近百个合作社社长建立微信联系,及时回答疑难问题,定期发送有关技术信息的基础上,主持建立了“黑土地保护与利用联盟群”等多个科普交流群,汇聚政府相关部门、各科研机构专家和一线农业科技人才,形成了农业新技术推广“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景象。像网上科技大讲堂,到6月已经是第12讲了,有的讲座点击人数已突破五万人次。
解宏图
一亿亩
玉米秸秆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