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科学家妈妈,有一个共同的教育秘诀
2021-03-10 10:26:03
文章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又是一年一度“女神节”,我们采访到4位科学家妈妈。她们能在科学探索的路上勇攀高峰,也能作为代表委员在全国两会上建言献策。回到生活中,她们又有着各自的小快乐和小遗憾,小困惑和小确幸。

  有趣的是,这4位性格迥异的女科学家,在谈起自己的教育经时,有两个共同的关键词:“忙”和“自立”。

  因为妈妈工作忙碌,所以孩子更加自立——她们相信:重要的不是父母说了什么,而是父母做了什么。孩子看到妈妈的努力,也会变得更加勤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阎锡蕴:

  很少开家长会的我,被老师请去“传经送宝”

  游泳班“毕业”那天,所有家长都站在观礼台上。水池里都是才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包括我女儿在内,只有两个孩子能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我看到女儿在水里仰起头来,冲着我们招手,那份自信,油然而生!

  作为一个科学家妈妈,我的短板就是时间很少,很难像其他妈妈那样对孩子无微不至地关怀。但我很注重培养女儿的自信。她学游泳的时候,游泳馆里分两种泳池,大多数孩子都在儿童泳池里戴着游泳圈玩耍,我却鼓励她去正规游泳池里不戴游泳圈练习,同时和教练做好沟通,保障她的安全。孩子嘛,都是害怕的,第二天她就说:妈妈我肚子疼,不想去游泳了。但我还是“狠心”地让她继续学下去。此外还有骑自行车、溜冰……无不如此。

  有时候女儿也会抱怨:“没见过你这样的妈妈!”但我是这么想的:作为母亲,给孩子“爱”很容易,给孩子信任却很难。我信任她有自己的强大力量,她也一次次用成长回馈了我的信任。

  高考放榜后,学校通知所有考上清华、北大和人大的学生家长来“交流经验”。大家对我是最好奇的。因为女儿高中三年,我从来没去开过家长会。不是不在意,实在是分身乏术。老师对我说:你一定要讲讲,连家长会都不来开的家长,怎么培养出了成绩优秀的孩子。我当时真是有点不好意思。

  这些年来,我作为母亲,有歉疚,也有骄傲;有遗憾,也有庆幸。后来我从一位教育学家那里得知,当父母不再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恰恰给孩子一种暗示:学习是为了我自己,而不是为了让父母满意。这也算是“歪打正着”了吧。

  我想对女性科技工作者和各行各业的职业女性说:教育孩子,不在于父母说了什么,而在于父母做了什么。有一个努力奋斗的妈妈,是孩子人生路上很大的鼓舞!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蔡晓红

  没时间给女儿讲故事,就早早教她学拼音、查字典

  我有一个女儿,她使我改变了人生的角色,成为了妈妈。过去的二十多年,我与孩子一起成长,有一些心得,和大家分享。

  我体会最深的一点是做家长的一定要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也就是说,从生活点滴让孩子知道,他们所做的事都是为自己做的,而不是为家长做的。只有这样的理念深入内心,孩子们才会真正形成一种对学习、生活和为人处世的自觉,对自己负责。

  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几件小事。一是学习钢琴,当时我和她一起分析学钢琴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问题,要求她一旦选择学钢琴就不能轻易放弃,然后把是否学琴的选择权交给了她,让她从小就意识到要认真对待自己的选择。我想也是让她此后在遇到困难时,能够有坚持学下去的内在动力。二是因为我工作太忙,女儿小时候几乎没有时间给她讲故事、读书,但我很早就教会她拼音、查字典,学会后她自己会主动去看想看的书,从而培养起她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另外,我也教她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她基本的生活技能。

  回想起来,正是这些小事慢慢逐渐培养起她的独立人格,女儿跟同龄人比起来显得更老练,总是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即便不在我身边,我也不会担心她。我跟她说,当你独自在外的时候,能照顾好自己,这就是你对妈妈最好的爱。

  我常看到许多家长为督促孩子学习操碎了心,我想问题就出在孩子是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妨试试,把主动权交给孩子们,让他们学习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最后,感谢女儿陪伴我成长,我的人生因她而多彩。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晓风:

  我从不觉得围着孩子转的妈妈才是最好的妈妈

  我们家是两个孩子。现在回顾起来,多少有点遗憾的是,他们需要我陪伴的时候,我不在他们身边。那时我回国不久,刚刚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实在是太忙了!现在想想,因为忙,我几乎从没翻看过他们姐弟俩的课本。

  不过,我也没有那么后悔或难过。孩子们都挺自立,也有自己的想法,对长辈很孝顺,让我很欣慰。

  我最喜欢的两个职业是教师和医生,不过孩子们有自己的打算。女儿到美国学IT,我希望她能走与我相似的路,但她有自己的想法,渴望独立,大学一毕业就工作了。儿子倒是选了临床医学专业,但却跑到了远离北京的云南去学习。

  小时候他们需要我的时候,我没太管他们。现在他们工作学习都很忙,不需要也没空搭理我,我倒有点失落。不过,我觉得大家都忙自己的事情也是对的。

  每个人的路都要自己走,父母永远无法替孩子走。我从不觉得围着孩子转的妈妈才是最好的妈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我以身作则,孩子一定会看到我的努力,他们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很多家长总担心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其实这个观点不一定全对。人生是马拉松,不是百米赛。我觉得现在有些家长太焦虑了,希望孩子一定要在每件事上都要出人头地,这不可能,也不现实。凡事都要抢先拔尖,即便很优秀,也不一定幸福快乐。

  我小时候就觉得压力大,我父母是北大毕业的,哥哥考入了清华。如果我考上北大、清华是平均数,考不上就低于平均数。虽然我和我爱人也都是北大毕业的,但如今我就是一颗平常心,对孩子没有一定要大富大贵、出人头地这方面的要求,只要他们长大了正直善良,身心健康,能够自食其力,对社会有所贡献就好。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叶玉如:

  晚上回到家,我和孩子们一起做各自的功课

  我有两个孩子。

  我自己因为工作比较忙碌,对孩子的教育,主要是做好以身作则。

  由于我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上学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为了能减轻家里的负担,我努力学习,希望能不靠家里的资助上学。

  初中时,受老师影响,我爱上了生物学,对生物产生极大兴趣,之后进入哈佛医学院,后来又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以前,有时候晚上回到家,我会和孩子们一起做各自的功课。我也会和孩子们分享我上学时的经历。

  所以到了后来,他们在求学工作过程中也都很勤奋,学习也非常认真。这让我感到欣慰。

  人的成长就像科学研究一样,是一个探索和求知的过程,除了创意和决心,更重要的是热忱。

  对于孩子,我会注意给他们很大的自由度和支持,让他们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只要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坚持下去就会做出成就来。

  现在,我的两个孩子都已经工作了。他们还是一样很勤奋,做事也很认真。


责任编辑:曹晖

科学家

妈妈

教育秘诀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