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遵照您的嘱托,您将和我亲爱的妈妈一起与大海相伴,永远守望祖囯的海洋。我懂您,也深知,那里有您们永远割舍不下的深厚情怀!每当我去看海就会看到您们,对您们的思念,永远!”3月28日上午,女儿彭洁笔下的“老爸”——著名核动力专家、原水利电力部副部长、我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彭士禄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3月22日,因病医治无效,他走完了96岁的人生。
谈到工作,彭士禄曾很谦虚地说:我一生做了两件事,造核潜艇,建核电站。
在这两件事上,他就像一头垦荒牛。
用数据说话的“彭拍板”
彭士禄是我党早期农民运动领导人彭湃的儿子,4岁时成了孤儿,后来,他被党组织安排学习和生活。20世纪50年代末,学成回国的他被安排在原子能所工作,主攻核动力。
1958年,我国启动核动力潜艇工程项目。
1959年,苏联以技术复杂、中国不具备条件为由,拒绝为研制核潜艇提供援助。为此,毛泽东同志提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为彭士禄和同事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
只有5张模糊不清的外国核潜艇照片加上一个玩具模型——中国在核潜艇的建造方面所掌握的知识近乎为零。研制核潜艇,仅凭一腔热血是不够的。中国搞核潜艇全靠四个字:自教自学。
当时研究室里大多数人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而且学的都不是核专业。彭士禄就和其他几位留苏的同事当起了老师,开设了反应堆等5门专业课。研究室里大多数人只会俄语不会英语,而外文资料又大多为英文。彭士禄组织大家边学英语,边看与各自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经过两年的努力,全室基本上过了英语阅读关,并且摸清了国外核电站、核动力装置的基本情况。
核潜艇工程正式上马后,因为级别原因,彭士禄被任命为核潜艇工程的副总工程师。因为没有总工程师,实际上他就是总工程师。
当时许多工作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因为都没有经验,大家对各种问题的意见分歧很大。这时,一个能集中大家的智慧、意见并做出决策的“总师”显得特别必要。
在核潜艇研制项目中,彭士禄得了一外号——“彭大胆”。因为他常敢于拍板。他对科研人员说:“做实验,用数据说话,最后,我来签字。对了,成就归大家;错了,我来负责。”
在核潜艇建造中,彭士禄大胆拍板的事例举不胜举。
有人说:“彭士禄只要有七成把握就敢拍板,另外三分风险再想办法避免。敢担风险是他性格中的一个突出特征。”
但彭士禄的拍板不是“盲动主义”,也不是心血来潮,因为他随身带着计算尺。
在粮食不够、靠野菜充饥的年代里,没有电脑,仅有一台手摇计算器,靠拉计算尺、打算盘,仅用6年,1970年8月30日,中国建造的1∶1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启动试验,实现了满功率运行。仅仅4个月后,1970年12月26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艇上零部件有4.6万个,需要的材料多达1300多种,没有用一颗外国螺丝钉。
为核电站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核电是战略高科技产业,是大国必争之地。发展核电是和平时期保持和拥有强大核实力的重要途径。
1970年2月8日,上海市组织传达了周总理关于建设核电的指示精神并研究了落实措施,我国第一座核电站工程由此得名“728工程”。
1974年3月31日,人民大会堂新疆厅,彭士禄和我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总设计师欧阳予拿出大量设计图纸,外加一个有机玻璃制作的压水堆模型,向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汇报。
业内评价,彭士禄为我国核电站自主设计与建设和核电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他力推我国第一座核电站采用压水堆路线,具体负责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的引进、总体设计和前期工作。
他还是将招投标制度引入核电工程的第一人。在秦山二期建设中,他坚持实行董事会制度。当时我国还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公司法》还未出台,他说服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和上海市一起投资。后来,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华东电力公司与这三省一市共同出资,成立了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当时虽遇到很大阻力,但因彭士禄的坚持,最后秦山二期的设备订货、设计工程全部采用招投标。
49岁时,彭士禄在一次核潜艇调试工作中突发急性胃穿孔,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人生的最后时光,他完全无法进食,只能靠营养液维持生命。
他曾在自述中这样写道:“如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彭士禄先生千古!
核潜艇
总设计师
彭士禄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