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虽然并非天文学家,然而科学家的敏锐观察力使她无意间捕捉到一次天文奇观:这就是1970年3月20日前后在东方出现的一颗慧星。
读科学家的传记,我们固然对他们在某个科学领域作出的前所未有的发现及特殊贡献感兴趣,但是感动我们、给人印象难忘的,往往是一些别的东西,比如他们在选择职业的思考,在研究过程中坚持的思维方式,他们在逆境中的淡定以及他们的人生哲学,等等。这些,都是发人深思的,我想应当归之为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吧。
读《何泽慧传》(山西教育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孙汉城、刘晓、钱思进编著,该社同时出版《何泽慧文选与纪念文集》),我就有这种印象。掩卷之余,挥之不去的一个细节一直在眼前重现:
那是“十年浩劫”的岁月,何泽慧(1914~2011)和丈夫钱三强,这一对世界一流的核物理学家也难逃厄运,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扣上很多骇人听闻的政治帽子,遭到批斗,抄了家,三个孩子下乡插队……1969年冬,他们夫妇双双进了二机部在陕西合阳的五七干校劳动。书中写道:钱三强什么活儿都干,养猪、施肥、锄地、打场,何泽慧身体老弱,分配她看场、打钟、看水的活儿。身处逆境的她心胸坦荡,处之泰然,不仅认真做好分配的活儿,这位科学家还在黄土高原上找到了探索宇宙的乐趣。
夜深人静时,当其他人进入梦乡,在荒凉的山梁上,只有何泽慧一个人仰望着满天星斗。
她虽然并非天文学家,然而科学家的敏锐观察力使她无意间捕捉到一次天文奇观:这就是1970年3月20日前后在东方出现的一颗慧星。何泽慧怀着浓厚兴趣逐日跟踪观测,用北斗星座(可能是指大熊星座)和仙后座对这颗慧星进行定位,记下它的运动轨迹是椭圆形的,初步判断它是一颗长周期或者是不再回归的慧星。何泽慧把她的“发现”悄悄告诉钱三强,钱三强也加入观测行列,并在日记本上作了观测记录。她还给农村插队的孩子们写信,孩子们也证实了母亲的观察。多年后,何泽慧进一步证实,她当年观测的这颗慧星是南非天文学家贝内特1969年12月28日用望远镜在离南天极仅24度位置发现的,命名为“贝内特”慧星,是20世纪最壮观的大慧星之一。
这件事发生在何泽慧身处逆境之时,体现了这位女科学家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宠辱不惊的高尚品格以及对科学探索的热忱。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生于1914年的何泽慧受家庭影响,立志于献身科学的宏大理想,在当年也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举动,在那个歧视妇女、缠足、童养媳仍然盛行的旧中国,她以优异成绩考上清华大学物理系,本身就是了不起的一件女性解放的实例,而且在她求学期间,清华物理系一些著名教授也有重男轻女的陈旧观念,对女生学物理持反对态度。为此何泽慧据理力争,终于说服了系主任,并以优异成绩争取到继续学下去的权利。这是何泽慧人生的第一个胜利,以实际行动争取到男女平等的权利。
1938年,24岁的何泽慧到德国留学,进入柏林高等工业学院技术物理系从事弹道研究。这个系对外保密,一般不接受外国人学习。何泽慧找到系主任克里茨教授,因为克里茨曾在中国兵工总署工作过,当克里茨拒绝何泽慧的请求时,她动情地说:“你可以到我们中国来,当我们军工署的顾问,帮我们打日本侵略者。我为了打日本侵略者,到这里来学这个专业,你为什么不收我呢?”克里茨无言可对,终于被眼前的小女子的爱国热忱打动了,何泽慧成了该系第一个外国留学生。
她之所以选择弹道学专业,目的很明确: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
何泽慧的科学生涯最光辉的一章,是她到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的居里实验室,与钱三强一道,发现铀核的三分裂变和四分裂变现象,他们还解释了反应机制,并预言裂片的质量分布。这些重大发现,由他们的导师、著名物理学家约里奥在巴黎国际快讯会议宣布,称“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物理学上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从此,三分裂和四分裂的现象为各国科学界所知。
何泽慧自1948年与钱三强一道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投入新中国的核物理研究和涉及两弹一星的科研,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她始终是默默奉献,从不张扬,直到暮年仍坚持工作,正如王大珩院士所言:“春光明媚日初起,背着书包上班去,尊询大娘年几许,九十高龄有童趣。”永葆童心,终生奉献,这也是何泽慧的人格魅力吧!
2003年9月20日,在科技日报社举行的郭梅尼从事新闻工作50周年座谈会上,我有幸见到89岁的何泽慧院士。
从她身上,我看到中国女性的伟大、坚韧和自强不息,她和许多女科学家如林巧稚、谢希德、屠呦呦一样,不愧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金涛
何泽慧
人格魅力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