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奇:从唐县走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1-04-12 10:28:13
文章来源
河北新闻网

  从1932年离开家乡唐县,王仲奇当过“红小鬼”,干过文工团小会计。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他仅用四年就以优异成绩基本完成了本应五年才完成的学业。1960-1962年他在莫斯科动力学院学习,并获苏联科学技术副博士学位。期间,王仲奇提出一种发动机新型叶片——弯扭叶片的三维成型理论和设计方法,使能量损失下降了30-50%。199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离家近70年,这位“红色院士”鬓角已染满白霜,然而儿时的生活和家乡的印象仍然记忆犹新。

  14岁离家,在姐姐带领下他成为“红小鬼”

  80多岁高龄的王仲奇院士,虽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退休后,他偶尔也会参加一些学术讨论。离家近70载,但言语之间仍夹杂着些许家乡的方言。对儿时的家乡,王仲奇记忆犹新。

  1932年,王仲奇出生在唐县一个普通家庭。当时的唐县乃至全中国,都笼罩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下。父亲在县城开了个小饭馆维持一家的生计。姐姐早年离家参加革命,家里就只剩下父母、小仲奇和弟弟,于是,打短工、捡煤渣、沿街卖烧饼,卖菜……八九岁他成了家里的主劳力。

  14岁那一年,离家八年的姐姐回家探亲,看到弟弟小小年纪就吃了那么多苦,心疼得直掉泪,临走,姐姐带上了他,将他领进了革命队伍,成了穿上军装的“红小鬼”。而他的姐姐,就是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王昆。

  刚开始,王仲奇在晋察冀边区联大文工团当小会计,除记账外,他还学习打击乐器,有时也跑龙套演个小角色。一天,姐姐对他说:“将来全国解放了,需要很多工程师去建设,你应该去学习!”他当时虽然想不通,但姐姐比他大七岁,有着母亲般的威严,他只得服从,到老解放区的晋察冀边区联合中学学习。

  在老解放区战火纷飞、颠沛流离、异常艰难的三年,他不仅学习了数、理、化,也锻炼了吃苦耐劳的性格,同时也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的种子。幸运的是,1949年,他随学校进了北平,同年9月被保送到哈工大预科学习。此时的王仲奇仅仅17岁,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求学,从对俄文一字不识到完成副博士学位

  如果说,1946年参加革命是王仲奇人生旅途中转折点的话,那么这之后的十年则奠定了他一生中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基础。

  刚走进哈工大校园的王仲奇既新鲜又不知所措。当时在哈工大预科任教的老师几乎全是苏联侨民,整个学校都被笼罩在俄语氛围中,这对连一个俄文字母都不认识的年轻人来说,每天都如听天书一般。

  但是,奇迹出现了。老师和同学们惊讶地发现,三年预科毕业时,王仲奇的全部课程都是“5”分,俄语听、说、读、写,甚至唱歌,都俨然是一个真正的俄国人。王仲奇出色的成绩在学校引起不小的震动。他仅用四年就以优异的成绩基本完成了本应五年才完成的学业,提前一年调出参加了新专业——哈工大动力系汽轮机专业的筹建工作。成了一名年轻的教师,给那些只比他低一年的师弟师妹们讲课。

  1960年,学校派王仲奇到莫斯科动力学院进修。当时国内正值三年困难时期,他深知这个学习条件来之不易,两年,700多个日日夜夜,除了睡眠之外,他把全部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科研上。奇迹再一次出现了,王仲奇提前一年完成学业,取得了副博士学位。

  学位的取得,要归功于他和导师合作完成的三篇论文和一份荣获苏维埃部长会议发明发现事业委员会颁发的“发明发现优先权证书”的论文。

  20世纪40年代后出现的扭曲叶片在大型涡轮机的应用上仍然存在低压级和高压级效率不高的致命问题。而王仲奇和导师的论文首次引进了一个新的设计自由度——叶片弯曲,从而形成了叶片的弯扭联合气动成型新理论,解决了叶片端部二次流损失过大的问题。

  这一弯扭叶片新理论的提出,在世界发动机研究领域被称为一场以改进涡轮叶片的气动性能为主要内容的革命性变革,它所解决的难题绝不仅限于涡轮,而且可以推广到航空发动机,大型燃气轮机以及压气机、风机上。

  十年沉寂,百折不挠再创辉煌业绩

  六十年代初,当王仲奇取得副博士学位踏上归途,一下火车就直奔他朝思暮想的母校。然而,同多难的祖国中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一样,一个青年科学家宝贵的十年光阴,就那样无可奈何地荒废了。

  七十年代,当“科学的春天”来临时,刚刚走出管制、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的王仲奇顾不得洗去身心疲惫,便急匆匆闯进了关闭多年的实验室、图书馆,他要重新投入到紧张的科学实验中去,追回荒废的十年时间。

  为了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王仲奇果断决策将科研重心放在“发动机弯扭叶片的气动成型理论、实验研究及数值计算”这一居世界领先水平的课题上。

  他的生活中,只有实验研究、数值计算、理论分析……不知不觉间,十年时间就在他和他带领的博士、硕士们的努力和拼搏中度过了,他离自己的奋斗目标正在一步一步走近。

  终于,一丝从锲而不舍的长期积累里跳出来的灵感,使他由百思不得其解而豁然开畅。他在对发动机在原设计自由度——叶片沿其高度“扭曲”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新的设计自由度——叶片沿其高度“弯曲”,从而较易于控制流场中的气动参数的合理分布,达到优化流型,降低能量损失的目的,形成了完整的弯扭叶片气动设计体系,为弯扭叶片的工程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谈到弯扭叶片的国际影响,中国著名叶轮机械专家钟芳源教授在一份材料中写道:“就世界范围来讲,学术上有更大影响和学术价值的,除已故的吴仲华教授的三元流动中的“两类流面理论”以外,第二个就是王仲奇教授的“弯扭叶片”,这是叶轮机气动力学领域的同仁值得高兴和骄傲的!”

  蔡睿贤院士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金项目交流会”上的开幕词说:“王仲奇教授进一步发展了由他本人在六十年代留苏时参与创立的‘弯扭叶片理论’,提出了新的科学问题和规律”。

  1994年3月18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这位满头银发、风度翩翩的学者,捧回了第六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奖证书。这是哈工大历史上获得的自然科学类的最高奖,也是全国同行业中获得的自然科学最高奖之一。同年获光华科技基金特等奖。

  1997年11月,王仲奇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9年初,王仲奇应邀赴冯?卡门流体力学研究院做特邀报告,这是中国本土学者第一次登上这个世界著名的研究院讲坛。

  家乡,我想对你说

  从14岁到现在,已经离家快70年了。这期间也跟姐姐一起回去过几次,家乡变化很大,每次回去都不一样。如今,最想念的还是家乡的碗儿肉和烧饼。有时候馋了会让家里人从外面买点儿,但都不是家乡的味道。希望家乡越来越好,能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人才建设国家。


责任编辑:曹晖

王仲奇

唐县

工程院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