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26日电题:送别吴孟超院士:告别的时间太短,想说的话太多
作者:李殊徴李秋莹
南方的阴雨时停时歇,驶向上海龙华殡仪馆的车辆络绎不绝。
“你说这下的是雨吗?”出租车司机冯师傅看向车窗外:“我觉得这更像是眼泪。”5公里的路程花去近一个小时,冯师傅却丝毫未见急躁:“道别的人太多,送完了你,我也要去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遗体告别仪式26日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早上7时许,细雨中,从各地赶来的民众手捧花束,噙着热泪,静默地列队缓行,为这位可敬的老者送行。
从医70余载,吴孟超完成了1.6万余台肝脏手术,自主创新了30多项重大医学成果,推动中国的肝病医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使中国的肝脏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存活率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殡仪馆外随处可见的“海军蓝”与医护服,是吴老生一生所爱。赶来见吴老最后一面的,有他曾经的战友、学生、患者,还有许多无缘相识,却同样被吴老事迹所打动的普通人。
“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想的是人。”这是吴老的名言。
身为普通人,也许对医学并不那么了解。但吴老留下的“三颗心”——细心、热心和爱心,却真实地温暖了每一个人。
殡仪馆外的绿篱,今日已是一片花海。白色的百合、黄色的菊花,花束中交错摆放着手写的卡片——是民众对这位仁心长者的怀念。一张卡片太小,就再附上一张:告别的时间太短,想说的话太多。
在献花处,有民众怀抱着一个厚厚的文件袋,里面装着数百张网友的留言。天南海北,素不相识的人们,在此时此刻,共寄哀思。
采访过他的人说,感谢吴老让他们领略何为仁心大爱;他的病人说,每次做完检查,吴老总细心地为他掖好衣物;只在教材上见过他的名字,与吴老道别也足以令许多医学生红了眼眶:“您是我学医路上的榜样”“此生一定善尽治病救人的天职”……
上海市民王仁化在献花处安放好敬献的花圈。多年从事安置帮教工作的她,曾经为服刑保外就医人员找吴老治病。“后来人家怪我,你怎么把个犯人都带来麻烦吴老?”吴老当时的一句话让王仁化至今铭记在心。“吴老说:‘犯人也是人,他也有活下去的权利。’”语及此,她哽咽难言。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会长于布为是吴老的博士研究生。在悼念厅外,于布为翻看手机中留存的和吴老的合影。合影中,吴老的手紧紧地攥着他的手,两人一同微笑着看向镜头。
“吴老对我们一直很亲切,所以他当时攥着我的手,我也没有特别的感觉。”于布为抬起头,眼中隐隐有了泪意。“今天再看这张照片,才觉得那是我最幸福的瞬间。”
悼念厅内悬挂的挽联勾画了这位医学泰斗的一生:“一代宗师披肝沥胆力拓医学伟业万众楷模培桃育李铸就精诚大医”。遗像中的吴老带着微笑,目光慈爱。前来道别的人们,向着遗像深深三鞠躬。
吴老生前所爱的《国际歌》回荡在悼念厅内,庄严肃穆中更带有一份坚定的力量。
“如果真的有一天倒在手术台上,那也许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这句话,吴孟超说了很多年。从医七十余载,他的“战斗之姿”一以贯之。在96岁高龄时,吴老仍坚持每周2至3台手术。
对于吴孟超而言,即便是退休也不意味着走下战场:“只要我国肝癌大国的帽子还没有被甩入太平洋,我还会继续战斗下去!”
与疾病的“战”,源于他对人民的“爱”。吴孟超的大爱,也鼓舞着每一个前行的人。
“曾经我无数次想过要放弃学医,”肝胆外科李医生抹去眼角的泪水,“但是吴老说‘唯有不竭的爱,才能照亮一个个受苦的灵魂’。”
“您是天上的星星,更是人间的灯塔。”花束卡片上写着这么一句话。
当我们仰望星空,那颗以吴老命名的星星正熠熠生辉;当我们反观内心,这座灯塔亦将照亮前路。
送别
吴孟超
告别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