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伟:排兵布阵,瞄准微生物“球门”
2021-06-28 10:07:14
文章来源
科技日报

  翻开地图,渤海湾犹如一个不完整的圆。祖籍山东,长在大连,张大伟如今选择了两地中间点——天津落脚。

  张大伟是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蛋白质合成细胞工厂及工业微生物菌种改造升级。与微生物和酶打交道多年,张大伟迎来了收获季。去年,他有多篇高质量论文在国内外一流期刊上发表。新年伊始,他获得了首批天津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

  数据是他的宝贝疙瘩

  身穿衬衣、仔裤,张大伟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干净、利索。“我特别见不得乱,就喜欢简单、整齐。”张大伟说。在实验室,他的实验服和操作台总是最整洁的。

  张大伟和团队主要从事酶的蛋白表达和微生物菌种合成研究。在合成生物研究领域,酶的蛋白表达研究是项非常枯燥的工作。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不断收集大量数据。

  “蛋白表达研究需要很多步骤,每步都需要试错,因为实验过程中面临很多瓶颈,有的瓶颈是已探知的,但更多的是未知。对于未知的我们要搞清楚是啥,而已知的瓶颈也要去研究,这一过程就需要大量的实验和数据分析,非常繁琐和枯燥。”说起自己的工作,张大伟没有一丝的不耐烦。实验室里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瓶瓶罐罐、别人眼里枯燥无比的数据,都是他的“宝贝疙瘩”。

  实验室生活是枯燥的,乐观的张大伟经常给团队成员打气。正是凭借着乐观精神和不懈的坚持,团队收获了越来越多的成果:2017年3月在国际学术权威刊物《Scientific Reports》杂志及《Microbial Cell Factories》上在线发表了张大伟研究组在枯草芽孢杆菌非经典分泌途径方面的新进展;《ACS Synthetic Biology》报道了团队利用转录调控因子,成功筛选出高产苯丙氨酸工程菌株……如今,张大伟团队的科研成果,已在国内几家企业得到应用,大大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还减少了污染排放。

  把足球理论带进科研

  在张大伟的办公室里,墙角的柜子上有一双足球鞋,鞋面上积了一层薄薄的灰尘,显然主人好久没有穿过了。

  在他看来,搞科研和踢足球在某些方面很像。“踢足球讲究战术和团队配合。我们搞科研更需要方法和技巧,也要讲究配合。”张大伟说。

  张大伟很忙,不仅没时间踢球,忙得连看球都顾不上。如今,他的研究团队有20多人,张大伟常用“足球理论”来管理团队。进实验室前,预先分工,布置任务;实验时,每个环节都要落实到人;试验后,总结、评估也有专人来落实……在张大伟看来,只有团队紧密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实验。

  “和踢足球一样,我们也要讲求合作,密切配合才能踢出临门一脚,最终破门得分!”他说。

  只待5年就回国

  2012年,张大伟学成归国,来到天津工生所。此前,他在国外一直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回国后转向偏生产的应用研究。科研方向的转变,也是人生的转变,张大伟坦言,自己一开始并不适应。不过,凭借着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他很快就适应了新角色,科研工作也顺畅起来。

  这一切都源自张大伟对研究工作的喜爱,以及对自己国家的深厚感情。2007年博士毕业后,张大伟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临出国时,张大伟就和亲友约定,完成学业后一定要回国。

  赴美留学期间,张大伟持J签证。按照美国的相关规定,J签证最多只能在美5年,期间可换成工作签证B,随后可申请美国绿卡。在美留学期间,每年续签合同时,工作人员都会主动询问张大伟是否要换工作签证B,张大伟每次都回绝了。“临行前我就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最多待5年,到时一定要回国!”他说。

  就这样,5年学习期满,他如约回国。“美国的科研条件非常好,国内科研条件也越来越好,有些方面甚至超越美国。回国6年,我赶上了好时代,在祖国从事喜欢的事业,没什么比这更让人开心了!”张大伟说。


责任编辑:曹晖

张大伟

微生物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