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红:扎根稻田 服务“三农”
2021-07-05 10:14:41
文章来源
中国科学报

  从井冈山革命老区到湖北宜昌秭归县,从研究面源污染物在“土—生—水”三相界面的行为与调控原理,到用科技服务农业、农村、农民,从耳濡目染党员的先进事迹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吴永红总是努力保持“空杯心态”,处处向优秀党员学习,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听红军故事、唱革命歌曲长大

  吴永红出生在江西的一个小乡镇,距离井冈山八九十公里。他从小听着红军革命故事、唱着革命歌曲长大。

  2018年,吴永红参加了江苏省委组织部在江西干部学院组织的第一期高层次人才“爱国奋斗贡献”专题培训班,系统学习了“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革命精神。

  “这些革命者甘愿放弃优越的生活,冒着生命危险从事革命事业,为的就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吴永红说。聆听了来自井冈山的革命故事后,吴永红当年就产生了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想法。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党员干部带头冲在一线,在肆虐的疫情面前,中国共产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再次打动了吴永红。

  作为一名从革命老区走出来的知识分子,吴永红强烈感受到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他说:“中国共产党把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培养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不断修正我的世界观、人生观。我要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和社会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在圆自己梦想的同时也帮助他人实现理想。”

  党员干部心系人民

  吴永红也是秭归三峡库区生态系统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秭归当地老百姓的脐橙销路不畅,吴永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秭归曾是国家级贫困县(2019年脱贫),靠柑橘产业维持生计的农户占总户数的50%。全县年产柑橘60万吨,产值超过20亿元。然而疫情阻断了交通,拦住了柑橘的销路。

  为了帮助柑农销售脐橙,中国柑橘产业领军人物、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邓秀新院士带着秭归脐橙走进线上直播间,带货销售脐橙。

  无论是院士还是党员干部,他们一心装着人民、一心为百姓履职尽责的工作态度和行动,让长期从事农业相关科研工作的吴永红深受触动。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感召下,他在自己的朋友圈为秭归脐橙带货,希望以一己之力为当地柑农做些实事。同时,他决定向党组织靠拢,加入这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先进队伍。

  经过慎重考虑,2020年4月,吴永红郑重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在向党组织靠拢的过程中,吴永红思想上也慢慢发生了变化。他开始更加关注党组织的活动、身边党员的一举一动,并主动学习了解党的知识、党的历史。

  通过参加党史学习教育,吴永红系统学习了党的基本理论,认真学习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经过系统学习,吴永红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并把实事求是牢记于心、付之于行。在他看来,工作、生活中要讲真话、做实事、真听话、勤出活。尤其是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好高骛远,而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为解决“卡脖子”问题开展创新研究,用自立自强的科技成果回报祖国和人民。

  吴永红从事的是土壤学与水环境科学交叉研究。近年来,他的工作主要围绕稻田周丛生物对土—水界面之间养分转化功能与调控机制开展研究。“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从采样、测试方法的建立到群落特征以及功能探索,我们都是从零开始。”

  长期以来,他坚持每周工作6天、每天不少于10小时,深入三峡深山开展农业环境调查与研究,每年深入我国22个主要稻区(涉及770个采样点)开展稻田养分利用情况调查,利用自己的科研成果为地方农业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服务。

  吴永红一直牢记自己是来自农村的基层科技工作者,加入党组织后的他决心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在科研上努力创新,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责任编辑:曹晖

吴永红

稻田

三农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