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林院士: 科研中的“侦探” 讲台上的严师
2021-12-28 10:28:34
文章来源
中国科学报

  “当我们用导线连接电池与灯泡,灯泡一下子亮了,能量是怎么从电池传递到灯泡的?”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本科生基础课《电磁场理论》的课堂上,该校教授苏东林问。

  “通过导线!”同学们脱口而出。

  “不对。其实是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闭合回路,产生了电流,有电流就有磁场;电池带来了电势差,有电势差就有了电场。能量是通过电磁场携带过去的。”她解释道。

  34年来,苏东林把电磁学的基础概念解释了一遍又一遍,上述场景在北航反复上演。她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航电磁兼容技术研究所所长,可到了讲台上,她说自己就只有一个身份——老师。

  近日,在科学网“院士与科学基金”系列访谈直播间,苏东林与网友们分享了她的科研人生。

  名副其实的“电磁侦探”

  可能是受做数学教师的父亲的熏陶,苏东林从小就喜欢数学物理,和数学物理打交道给她带来了许多乐趣。高考时,她坚定地全都填报了和数学相关的专业,最终被北京航空学院(北航前身)电子工程系录取。

  “我读研究生时,国家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事业,急需电磁场微波技术专业的技术人员,我一方面夯实专业基础,另一方面也很自然地做了电磁学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研究。”苏东林介绍。

  苏东林深知,在航空航天领域,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带来沉重的代价,电磁兼容领域也不例外。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好电磁兼容工作。

  电磁看不见、摸不着,却时刻影响着电子系统功能发挥,有人把它称作“玄学”。而苏东林做的,正是在“玄学”中寻找规律。

  一次,一项重大系统工程交付时,很多电梯总会突发“紧张”:越是领导来,越无法正常工作,领导前脚走,它后脚就恢复正常。

  “这让技术人员很尴尬,却怎么也排查不出原因。”苏东林说,接到这个任务,团队立即进行理论推演。“我们认为一定存在一个信号,干扰了电梯的控制系统。可这个信号是从哪里来的呢?”

  后来,他们对可能引起电梯系统异常的信号逐一排查,从故障特征倒推干扰源,最终锁定领导随行安保人员的呼叫系统,这才“破了案”。

  目睹了苏东林等人的排查过程,现场的技术人员竖起了大拇指说道:“您真是个不折不扣的‘电磁侦探’!”

  迎难而上敢为人先

  “电磁侦探”也不总能快速“破案”,很多时候,“凶手”干扰源远比想象中更狡猾。

  与干扰源斗智斗勇多年,苏东林练就了一身的应对本领,也逐渐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电磁兼容研究过程中,我们缺少理论上的系统支撑。”她指出,电磁兼容要求把电磁场理论和电子系统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更强调与应用系统的结合,这方面的基础理论一直比较欠缺。

  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苏东林承担了很多电磁兼容方面的理论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一直倡导,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虽然目前在基础理论研究中还存在很多困难,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恰恰是这些困难给了我们继续研究的动力。一旦将其克服就能进步,我国装备的电磁兼容性就会更好。”她说。

  苏东林坦言,自己深受老一辈科学家的感染和激励。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航天事业刚刚起步,北航也是在那个时期建立起来。全体师生克服困难,共同努力,取得优异成绩,为国家航空航天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她说。

  “北航要为国家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充当排头兵,过去、现在、未来都是。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早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血液中,成为了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时秉承的红色基因。”她告诉《中国科学报》。

  在这种迎难而上、敢为人先的精神指引下,苏东林多年来一直走在电磁兼容研究的最前沿。她先后主持完成了30多项重大装备电磁兼容工程任务,相关成果已实现在20多种装备上的规模化应用。

  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如何把这种“红色基因”传递给青年学生呢?除了循循善诱的讲授,她更看重日常教学实践中的引导。

  苏东林的课生动、充实是公认的,严格、难学也是公认的。她每节课都要点名,一旦发现有学生翘课,她就“发动所有人,找班长、教务员、辅导员、班主任、党委副书记,把他弄回来上课”。

  “这些学生现在旷课,以后就可能无法正常毕业,那他们今后会不会有抱怨?会不会成为社会的负担?趁着现在还有机会,为什么不引导他们回到正轨,将其培养成才呢?”苏东林对《中国科学报》说,对于那些有畏难情绪、跟不上进度的学生,她还会“开小灶”,“我们不想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正是在这样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下,她的课堂出勤率达到100%,学生们的电磁学基础有了保证。也正是由于多年来的坚持,她收获了众多的教育奖项: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航立德树人卓越奖、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等。

  讲了34年的电磁学基础课,苏东林从来没觉得乏味。她表示,保持常讲常新的一个秘诀是把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结合起来。“在一线应用中总能发现新的问题,将这些最新的案例纳入课堂,我讲着有意思,学生们听起来也有意思。”

  “要到一线中去发现问题”“要踏踏实实学好基础课”……说这些话的时候,苏东林的双眼比平时更亮。这些被重复了无数次的话,她还将继续说下去。


责任编辑:曹晖

苏东林

科研

严师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