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桐:求真笃行 敬农致用
2022-03-02 09:53:19
文章来源
科技日报

  著名农学家、首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陈凤桐是新中国农业科技事业的主要开拓者和领导者之一,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是为开创和发展我国农业科学技术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

  2022年2月25日,是陈凤桐诞辰125周年。

  “一百年来,中国农业科技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陈凤桐的名字依然在农学界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受人尊敬,他的学术思想依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学习、继承和发扬陈凤桐院士的学术思想,激发更多农业科技工作者胸怀祖国、求实创新、勇攀高峰。”25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举办的纪念陈凤桐院士诞辰125周年暨学术思想研讨会上,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表示。

  厚植“三农”,为人民服务而不懈奋斗

  陈凤桐的一生,是厚植“三农”情怀、为人民服务而不懈奋斗的一生。他是一个主动深入农村、深入基层的有人民情怀的农业科学家。

  “担任华北农科所所长期间,他多次强调农业科研要服务生产,大规模组织农村科学工作队,多次带领专家下乡,有力转变了旧中国象牙塔式的作风学风。在江西期间,他常年在赣南蹲点,建立一批农村基点,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吴孔明说。

  “他提出一切‘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工作方针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验研究方法,强调农业科学工作不能离开生产实践,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实验研究权’,这对回答我们现阶段为什么开展科学研究、如何开展科学研究依然具有指导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所长钱前表示。

  不畏艰难,为追求科学而勇攀高峰

  陈凤桐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科学而勇攀学术高峰的一生。在延安期间,他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一系列文章,对秋收、秋耕、防旱、造林、农场建设、农业推广等工作进行总结和指导,为延安大生产运动、陕甘宁边区的农业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华北农科所和中国农科院工作时期,陈凤桐将全部精力和智慧投入农业科技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组织科研人员解决了小麦锈病、中华飞蝗、高效广谱化学农药、家畜传染病弱毒疫苗等重大科研问题,为保障农业增产起到重大作用。

  在晚年时期,他本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奉献精神,主动地研究新问题,积极提出建设性意见,即使在病重期间,他考虑更多的却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设想。

  赓续初心,弘扬农业科学家精神

  “我们今天科研条件的优越并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我们的前辈筚路蓝缕地创业、栉风沐雨地拼搏、鞠躬尽瘁地奋斗才换来的。”吴孔明动情地说,学习陈凤桐,就要践行“没有调查就没有实验权”“农业科学工作与群众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理论;学习陈凤桐,就要强化“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依靠科研人员搞科研”的管理理念;学习陈凤桐,就要加强农业发展宏观研究的战略思维;学习陈凤桐,就要始终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党的三大作风。

  与会的院士专家们纷纷表示,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应以陈凤桐为榜样,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求真笃行敬农致用”,为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曹晖

陈凤桐

敬农

农学家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