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不能只写在纸上,专利和专著也不能只摆在书架上,我们应该把核心技术开发成实体,摆在货架上,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带领团队攻关前沿基础课题,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不动摇,创新健康产业发展不放弃。
她就是“曾呈奎海洋科技奖”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以下简称海岸带所)研究员胡晓珂。10年来,她一直带领团队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坚持“研为用”。
还祖国绿水青山
2010年,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和杰克逊州立大学工作了6年的胡晓珂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秉持着敢于拼搏的科研态度,来到了刚筹建完备的海岸带所,开启新的科研路。
初入研究所的胡晓珂投入解决海岸带污染问题的研究,在她看来这是一名海岸带所人应当担起的责任。于是,基于自身研究背景,她主动请缨组建了海洋环境微生物与生物技术团队。
万事开头难,带着仅有的一名助手,胡晓珂“单枪匹马”开始了实验平台的构建。出海、采样、做实验……不论冬夏,她亲力亲为,每天手把手带着学生做实验,直到夜幕降临。
日复一日的坚持下,随着海岸带所不断发展,胡晓珂团队也随之壮大,研究成果日益丰富。谈起回国这个选择,胡晓珂无怨无悔:“作为一名环境领域工作者,还祖国绿水青山,才是人生价值的更好体现。”
塑造心灵的工程师
人才是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胡晓珂坚守科研工作者理想的同时,也向学生展现着师者的关怀、学者的情怀。
“做科研要满怀热忱,做人要脚踏实地,要有自己的热爱与追求,并勇敢追逐。”胡晓珂常常这样鼓励学生。在她的课题组,只要学生有需要,她都会联系国外机构的合作者,让学生出国深造一两年,“开阔学生视野,掌握领域内最新技术,为学生后期的职业生涯增光添彩”。
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被胡晓珂铭刻心中,培养的学生能够超越自己成为她内心最大的期盼。10余年间,胡晓珂培养青年人才10余名,培养博士、硕士30余名。她指导的学生获得了“国家奖学金”“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刘瑞玉海洋科学奖学金”“必和必拓奖学金”等荣誉。
“建功海岸带,十几载如一日,初心不改”,她希望这种精神在青年人才中传承,化为理想信念的火种,最终汇聚成献身国家发展的磅礴力量。
全力开展生物资源产业化
“登高必自”出自《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对于这4个字,胡晓珂有深刻的感悟,她认为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
近10年来,围绕“环境和人体”双健康,胡晓珂带领团队以微生物为抓手,积极推进海岸带生物资源的产业化发展。而这离不开团队一次次的尝试与坚持。
为了以绿色环保的方式解决海水养殖池塘内底层沉积物缺氧、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的问题,胡晓珂带领团队坚持挖掘高效微生物资源,不断驯化菌株功能,经过反复实验与对比,最终确定复合菌剂配方。
实现产业化必须控制菌剂成本,保证每一位养殖户都能享受到科技成果带来的福音。为此,从研发配方到发酵工艺流程,胡晓珂带领团队反复讨论、实验并实地考察发酵代工厂。在产品示范过程中,胡晓珂一周内辗转9个养殖场,为养殖户深入浅出地解释其中原理,并提供免费试用菌剂。为拿到精准的实时数据,她强忍着晕船和呕吐,与团队合力将近百斤的实验器材运送至海上养殖平台。
经过不断的实验与调整,胡晓珂团队开发出的修复菌剂最终成功应用于养殖水体修复,硫化物去除效率高出市售产品11.4%、氨氮去除率高出26.6%,推广面积超过15000亩,广受养殖户好评。
在环境污染修复方面,胡晓珂团队开发了石油污染修复、重金属污染修复、盐碱地改良等菌剂;在人类大健康方面,以低值生物资源为原料,研究团队自主研发酶酵耦合技术,开发了一系列高质量生物制品。
疫情期间,她还基于团队储备的核心技术,研发了美如系列中药口罩、二氧化氯消毒卡、消毒液等防疫产品,并通过合作企业捐赠给政府、事业和医疗单位,为抗击疫情作出应有贡献。
除了自己体验和感悟“登高必自”外,她还将这种精神通过行动传递给学生和青年人才,激励他们常怀理想,释放创新潜力,脚踏实地,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
“研究成果能不能适应市场、是不是市场急需的东西,是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核心。”胡晓珂说,“科研人员不能只埋头研究,而忽视企业需求、市场要求,要始终致力于将科研成果服务于国家与社会。”
胡晓珂
专利
专著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