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伟: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
2023-08-07 10:05:30
文章来源
中国科学报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面前,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刻不容缓。“减排”与“增汇”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两条关键途径,但现实中往往强调“减排”更多,而“增汇”的重要性却较少被关注。

改良植物生态系统是实现碳增汇非常有潜力的途径之一,也是重要的国际前沿研究方向。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发起的“植物利用计划”提出利用植物捕获更多二氧化碳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科学界正在利用快速涌现的生物技术改良植物,以期加快赋能植物的碳汇功能;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珍妮弗·道德纳也在致力于使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高捕碳和储碳植物。

在我国,植物高效碳汇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是第一个也是当前唯一一个从事植物碳汇研究的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旨在聚焦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瞄准植物科学前沿,力争在植物高光效、共生固氮、生物质长时间储存和利用、高碳汇植物创制等方面取得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建立从基础理论研究、高碳汇植物设计、生物质高效储存和利用到植物碳汇评价的全链条研究系统,为“碳中和”提供可持续性植物解决方案,构筑面向世界“碳中和”生物解决方案的创新策源地。

在布局全新植物碳汇研究方向的过程中,重点实验室始终秉持“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的原则初衷,不仅组织内部学习研讨,还与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所的相关优势研究力量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深入实地调研我国不同区域农业碳排放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实验室还进行了详细的减排与碳汇潜力分析,立足于现实场景中的碳排放数据制定植物碳汇方案。

无论什么事业,人才都是第一资源。在人才队伍建设上,重点实验室首先整合所内优秀人才,率先完成整建制科研团队的构建,形成了一个年富力强、高效精干的攻关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9岁。此外,重点实验室专门建立了引才专班,深入分析人才队伍短板,加强重点领域的人才布局和团队建设,采用大数据分析、点对点邀请、同行推荐、投放招聘启事等多渠道招聘方式,精准引才、聚才。

不仅如此,重点实验室还建立了首席科学家团队制,从任务布局、队伍建设、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垂直管理;同时发挥年轻人可塑性强的特点,合力攻关全新领域,以此形成团队攻关、重点部署、前沿探索和协同创新四位一体,既有单独引领又有协同攻关的组织新模式。

借助体系重组的契机,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发挥建制化优势,聚焦“双碳”战略目标中的核心问题进行系统梳理、顶层谋划、统筹布局,促进与相关研究所、实验室之间的合作;促成生命科学与计算科学、电子工程学、地学、土壤学、生态学等学科的交叉融通;促进同一方向不同研究组之间的紧密协同;打通上下游创新链条,与“减排”类实验室紧密合作,形成“双碳”重点实验室群,共同打造“分可独立作战、聚可合力攻关”的新型组织模式。

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双碳”战略目标为实验室主责主业,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围绕院党组“聚焦布局、重塑队伍、提升效能”的部署,狠抓工作任务落实,以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为抓手,深化研究所改革,为国家“双碳”战略和绿色发展贡献应有力量。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副主任、植物高效碳汇重点实验室主任)


责任编辑:刘利香

气候变化

“双碳”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