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的他为500位科学家画肖像,只为留下点什么……
2023-11-14 09:57:48
文章来源
中国科学报

在辽宁省大连市,天还未亮的凌晨四点钟,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也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

手握画笔,饱蘸颜色,在一方宣纸上细细描绘。调色的瞬间,他的心灵似乎与整个创作过程融为一体,毛笔在宣纸上一滑而过,他用着精细而细腻的线条,描绘出一幅幅生动传神的人物肖像。早晨的光线越来越明亮,随着宣纸上渐渐呈现的色彩变换,老人眼中的光芒亦慢慢变亮。他就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退休职工、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孙生才,截至目前,孙生才已经创作了500位科学家的肖像画作品。

有人赞叹他的作品,有人佩服他的勤奋,有人称道他的坚持,但他说,自己只是源于对科学的热爱和传承。

image.png

孙生才在作画。受访者供图

从“笔杆子”到“画杆子”

孙生才出生于一个较为贫困的家庭,“小时候啊我一直在外县给别人放牛。”孙生才回忆起之前的经历,直到11岁他才被父亲接回家中,开始读书。他一直很感激自己有能够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认真学习、发奋图强,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从核物理专业毕业后,他在解放军总参谋部防化学部工作,参加了核试验。

实验的地方寸草不生,没有水也没有树。“在现场我戴着墨镜,穿着防护服,眼前全都是闪光和火球,然后就看到了蘑菇云,听到了巨响。在影视片里看到的场景和在现场切身感受的完全不一样,没办法用任何言语形容,我当时只想情不自禁地高呼‘祖国万岁’。”孙生才说起当时的场景,双眼神采奕奕。

转业后,孙生才来到了大连化物所,接着从事核物理相关工作,没过几年研究室发生了变动,他自愿选择去了《色谱》编辑部,从事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曾任编辑部主任、专职副主编等,并由中国科学院评为编审。

在此之前,他没有接触到任何专业的绘画培训,也没有从事过与美术相关的工作,但是他自小就非常热爱绘画。小时候家里没有办法买绘画工具,他就蹲在沙地上一点点练习画画,上学以后他又主动给同学、朋友画肖像,看着一幅幅画像跃然纸上,朋友们惊叹和欣喜的脸庞就在眼前,他感到说不出来的自豪。

自大连化物所退休后,孙生才参加了老年大学国画班。接触到了专业的绘画教学,他主要学习山水、花鸟,当然,最让他“魂牵梦绕”的还是人物肖像。

因为孙生才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从学国画的第一天起,他就想用国画技法来表现人物肖像,特别是伟人名人。

“我一直以来都最喜欢人物画,仿佛能够透过画纸看到他们的情感世界,深入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对于那些伟大的人物,我心中更是有一种深深的敬仰和怀念。”孙生才说。

“既熟悉又陌生”的群体

然而,写实人物画创作并非易事。

“水墨、生宣纸都有自己的‘脾气’,会遇到例如跑墨等问题,并且在生宣纸上用毛笔作画,落笔成形,也不好修改。当时很苦恼。”孙生才先后试着用水墨、彩墨画人物,效果越来越好,人物面部表情生动、形象、真实,立体感很强,又有西方绘画的某些特点。

“你看这幅画,在薄薄的宣纸上虽然只有一层薄薄的颜色,却显得厚重、协调,有质量感和空间感。”孙生才举起画纸展示道。

从2004年开始,孙生才逐步画了共和国历代领导人,国内外政治界、文学界、书画界、科技界等名人几百幅,2017年12月,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画册——《孙生才写实人物画选集》,其中共收录了210余幅人物画作品,这是对他艺术生涯的一次小结。

翻开画册,可以强烈感受到孙生才刻骨铭心的领袖情结,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周恩来等几十位伟人熟悉的面孔也一张张掠过,饱含着浓厚的瞻仰之情和历史厚重感。除了政治界伟人,画册中还有一位公众熟知的名字——钱学森,也是整本书中唯一一个科技界人士。

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钱学森时,孙生才解释道:“因为钱学森的贡献很大,他是中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还是火箭之王,他的回国使中国原子弹和导弹的发射至少提前20年。而他的艰难归国路充分体现出他报效祖国的赤胆忠心,令人钦佩。他是中国科学家的杰出代表。”

钱学森画像。受访者供图

书籍出版后,孙生才萌生了一个想法,他要专注于画“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之前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中的一员,科学家这个群体我很熟悉,他们有着为国家做贡献的‘共性’。但是每个人又有着不同的‘个性’,很多老一辈科学家隐姓埋名、默默付出,为了祖国贡献了自己毕生所学,但是他们的名字却并不为世人所熟知。我想做的就是让大家铭记科学家的丰功伟绩,让科学家成为全中国人民心中最闪亮的‘星’。”孙生才告诉《中国科学报》。

2018年,他把十八大以来中国科学院一些重要的科技成果以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等等,最终以科学家肖像画为主体、以科技成果的典型画面为背景,产出了7幅优秀的画作。后来根据中国科学院有关重要科技成果的资料,他又继续创作了一批作品,使这一系列的作品数量增至26幅。

2019年,是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为了总结和宣传70年来中国科学院不断涌现的优秀科技人才,离退休干部工作局于2018年开展了“诗画科学之路——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诗、画作品征集活动,孙生才据此开始了新的创作。经过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并将创作对象的范围扩展到全国的科学家,他先后画出了160多幅科学家的肖像画作品,其中部分作品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诗画科学之路”展览,广受好评。之后,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的大力支持下,2020年,孙生才出版了他的第二本画册——由大连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当代著名科学家肖像画选》。

《中国当代著名科学家肖像画选》。受访者供图

画笔不停歇,信念不止步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孙生才的画笔从未停歇。

展开画卷,能体会到科研工作的酸甜苦辣,又能看见科学家们坚定执着的眼神,这都饱含了孙生才对科学家们深厚的思想感情。

从2018年到2023年7月,孙生才共创作了500位科学家的515幅肖像画作品,包括“两弹一星”元勋23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35人,“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的科学家14人,其他著名科学家400余人,十八大以来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和科学家代表人物26人,中国科学院历任院长7人,中国工程院历任院长5人。这515幅肖像画中有近80幅已由科学家本人或亲属过目,得到了一致的认可和称赞。

想想2000个日夜的笔耕不辍,孙生才感慨颇多:“我在查找科学家照片和文字材料的时候,发现有一部分科学家,尤其是老一辈科学家,存世的照片极少,这在创作的时候会有些困难。”

但是更多地,孙生才是感慨,这些卓著的科学家,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人生故事和贡献,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如此默默无闻,或许根本就不为人知,但回望历史,他们依旧是历史长河中闪烁的繁星。

现如今,孙生才已经84岁了,但是每次拿起画笔,他都觉得自己仿佛又回到了许多年前,浑身充满了力气,提笔,调色,下笔……这一套熟悉的流程仍然每天凌晨都在上演。站了一会,身体可能有些颤颤巍巍,但他休息片刻便又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女儿孙凤鸣对此一直有些担心,但从来没有阻止过父亲作画:“这是我爸的爱好,也是他的事业,我肯定做他坚实的后盾。”查找照片,搜集资料,以及打印、校对、编辑、设计版面等,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父亲最大的支持。

image.png

孙生才与女儿孙凤鸣合照。受访者供图

最近,孙凤鸣将这515幅画像作品进行了拍照整理,并准备装订成册,连同背后的美好回忆都留存下来。

“我期待能以此为依托,能够引发观者的共鸣,让更多的人了解科学家的丰功伟绩,感受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时代洪流中去。”孙生才说,“另外,这些科学家画像的原作还在我家里,我也希望这些画像能有个好的归宿。”


责任编辑:刘利香

科学家

画肖像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