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2月1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王选逝世。他开创性研制当时国外尚无成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他让出版印刷“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推动了我国报业和印刷业的发展。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王选的世界,领略其高尚的精神风范。
国家需要就是他的选择
1954年,王选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众多名师的引导教学、北大完整的数学课程,使王选掌握了扎实的理论与研究技能,具备了严密的思维推导和扎实的分析计算能力,为他日后进行计算机应用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王选工作照
1956年,王选遇到人生第一个重要抉择:选择专业。可选择的有数学、力学和计算数学。当时,我国计算机技术正处于起步阶段。计算数学在整个中国都是新兴学科,属于“冷门”,许多人不愿问津。王选看到了我国制定的“12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把计算技术列为“未来重点发展学科”,钱学森等科学家的文章描述计算机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于是下定决心选择了“冷门”的计算数学。他后来总结道:“一个人必须把自己的工作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这样的洞察力也帮助他在从事汉字照排系统研究时,决定跨过主流的二代机和三代机,直接研制世界上尚无成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
双管齐下破解技术难题
与西文相比,汉字字数繁多、字形复杂,存储、处理和输出等问题使得汉字进入计算机成为世界性难题,甚至有专家断言:计算机时代将是汉字的末日。
作为印刷界的新兵,王选迸发出勇于创新的雄心壮志。没有经费来源,他就少坐一站公交省5分钱,反复到科技情报所查资料,字数不多的资料就手抄,从而节省复印费。终于,他研究出采用“轮廓加参数”的数学方法,用来分别描述汉字笔画,将汉字的总体存储量压缩到原先的1/500至1/1000;接着,又设计出以710字/秒的高速复原汉字字形的超大规模专用芯片。他用软、硬件结合的方法,解决了汉字信息处理的技术难题,奠定了激光输出方案的基础。
王选与年轻科技人员在一起
1979年7月,在精密汉字照排系统的第一台样机上,第一张八开报纸的胶片从激光照排样机中输出来。同年8月11日,《光明日报》率先在头版头条报道了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主体工程研制成功的消息,极大地鼓舞了这群当时身处科研困境的年轻人。王选事后才知道这个报道是冒了很大风险的。他后来回忆说:“所以我牢牢记住这张报纸,一直想要用事实来证明它是对的。”
面对初期产品问题多、团队人员流失、国外技术冲击、国内用户不信任的重重困难,王选除带领团队进行系统总体设计、承担最关键的照排控制器和软件系统的设计以外,在国家的领导和统筹协调下,确定新华社为第一个用户,先后落实生产系统主机、照排控制器、激光照排机及汉字终端等设备的协作厂家,组成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集合全国优势力量的科研、生产和应用队伍,相继研发Ⅱ型、Ⅲ型、Ⅳ型系统,让我国印刷行业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之后又推出大屏幕中文报纸编排系统、远程传版技术、彩色中文激光照排系统、新闻采编流程管理系统等新成果,我国印刷界终于迎来“光与电”的时代。
1985年,王选与技术人员查看用激光照排系统排印出的新华社新闻稿
当时国外照排厂商大举进军中国市场,王选提出要让科研成果变成商品占领市场,这是“产学研结合”的先声。1984年,北京大学采纳王选的建议,成立科技开发公司(方正公司的前身),与王选团队合作进行国产照排系统的生产和销售,成功击退美国、日本和欧洲的产品。截至1993年,国产激光照排系统已经占领了国内报业99%和书刊(黑白)出版业90%的市场,以及8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
甘为人梯打造过硬团队
获得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王选回忆起小学5年级时获得的品德优秀奖,那是他永生难忘的一个奖励,他从中懂得了团队精神和人品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1993年,王选苦苦钻研两周的设计被他的研究生否定,他意识到计算机时代是属于年轻人的,于是坚定地退出了科研一线,转而培养和物色优秀人才。
他捐献了大部分的奖金、奖品,成立奖学金和创新基金,鼓励年轻学子勇于创新、勇挑重担;他与年轻人才广泛深入地交流并认真记录他们的生活困难,并力所能及帮助他们,因为他认为满足生活需求可以帮助有事业心的年轻人专注于科研工作;他指导年轻人才以研制计算机动画制作系统为契机,开发数字视频领域,进军广电业。与他的成就相比,他为计算机科学领域培养和造就的一大批年轻学术骨干的贡献,丝毫不逊色。
“一个好的科学家或企业家首先应该是个好人,才能带领队伍。”王选的一生都在坚定地践行他的好人观。
延伸阅读——学习园地
北京大学王选纪念陈列室
北京大学王选纪念陈列室建成于2006年,位于北京大学东门对面的方正大厦内,总面积约300平方米,王选夫人陈堃銶教授提供了大量图片、手稿、实物等珍贵资料并参与展陈设计。陈列室由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建设管理。
陈列室包括“生平事迹厅”和“创新历程厅”两个部分,含实物100余种390余件,手稿160余件,以及大量与工作、生活相关的图片。秉承“以科普体现成就、以创新展示典范、以思想总结人生、以故事升华精神、以细节展现真情”的原则,全方位、立体化展现了王选院士的成就与风范。
在“生平事迹厅”,从密密麻麻的科研手稿,到富含哲理的人生格言;从朴素节俭的衣物用品,到数十张发黄的捐款收据;从荡气回肠的王选遗嘱,到呼吁扶持年轻人才的最后一篇文章,系统展示了王选献身科学、无私奉献的一生。“创新历程厅”除大量图文外,还通过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排印出的第一张报纸样张和样书、邓小平同志的批示等珍贵实物,运用“铅字排版体验区”和“激光照排技术演示触摸屏”等科普互动装置,以及王选、陈堃銶夫妇在家中工作的场景还原,生动展现了王选带领科研集体投身“748工程”,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并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引发我国汉字信息处理和印刷技术伟大革命的光辉历程。
王选院士
科学家精神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