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2月22日电题:新一代火箭悉数亮相中国探索宇宙步伐行稳致远
12月22日,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以“一箭五星”的方式将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八号火箭首飞成功,标志着“十三五”期间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已悉数完成亮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小军表示:“‘十三五’期间,长征五号、长征七号、长征八号等多型运载火箭成功首飞,并相继承担重大航天工程任务,为航天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万珂摄
北京时间12月22日12时37分,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以“一箭五星”的方式将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新一代运载火箭悉数亮相
“十三五”期间,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集体亮相,逐渐在密集、复杂的航天任务中担当重任,中国运载火箭发展迈入绿色无污染的新阶段,运载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2015年至2016年,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长征十一号4型新一代火箭先后完成首飞任务。2年内4型火箭首飞,不仅国际航天前所未有,更极大提升中国进入空间的能力,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型谱基本构架。
新一代运载火箭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在继承现役运载火箭技术基础上,攻克了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50吨氢氧发动机、5米直径箭体结构设计制造等数十项关键技术难关,运载能力和火箭性能达到现今国际先进水平。
2020年5月5日,为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文昌首飞成功,正式拉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的序幕。同年12月22日,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成功首飞,将中国运载火箭太阳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从3吨提升至4.5吨。
与现役运载火箭相比,新一代运载火箭不仅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推进剂,而且运载能力成倍增长,令中国进入空间能力大幅提高。随着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展和完善,目前现役的运载火箭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实现新老火箭全面交替。
探索宇宙脚步迈得更远
“十三五”期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不断提升的能力和发射次数,让中国人探索宇宙的脚步迈得更远。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后者完成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长征五号遥四火箭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中国迈出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嫦娥五号探测器搭载长征五号遥五火箭发射升空,成功实现了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
长三甲系列火箭完成北斗导航卫星的全部发射任务,助力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长征二号F、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先后将天宫二号试验室、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送入预定轨道,为中国空间站建设奠定坚实基础。远征系列上面级研制并首飞成功,大大加快了中国高轨卫星组网速度。
这五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的运载火箭持续高密度发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发射次数突破100次。此外,重型运载火箭完成关深研制,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宿东摄
北京时间12月22日12时37分,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以“一箭五星”的方式将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商业航天发展稳步推进
“十三五”期间,国际商业航天市场蓬勃发展,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火箭先后为老挝、白俄罗斯等国提供了国际商业发射服务。
2019年8月17日捷龙一号火箭首飞成功,该型火箭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面向小卫星发射市场专门研制的微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其7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可达150千克,是世界上单位载荷入轨成本最低的火箭之一。此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制的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完成了中国首次海上商业化应用发射。
“十三五”期间,面对高强密度发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提出设计上变“定制火箭”为“通用火箭”,火箭经最小程度适应性更改即能应用于其他任务,将一发火箭任务调整周期由原来的18个月降低至4至5个月。新一代火箭可实现5-8发/年的总装总测和发射能力,完成组批投产。
此外,常温液体火箭的发射场流程从原来的35天精简至15天。长征十一号火箭更是具备全天候数小时内发射能力,大幅提升了中国快速进入太空能力
(作者 郭超凯、王伟童)
火箭
中国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北路2号11幢206
邮编:100020
京ICP备05049267号
京ICP备0504926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