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星辉
6%,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数字。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去年我国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总经费的比重首次超过6%,一举打破多年徘徊在5%左右的局面。这意味着,我国的基础研究投入强度正在发生更积极的改观,也向外界释放出强烈的信号,彰显了一个大国的科研决心。
纵观世界历史,西方发达国家无一不是抓住了历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依靠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引领的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步入世界强国之列。我国之所以在一些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正是因为基础研究跟不上,很多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搞清楚。这也倒逼我们更加重视基础研究,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奋起直追。
当然,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久久为功,更需真金白银的持续投入。王志刚透露,“十三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翻了一倍,2019年达1336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首次超过6%,2020年预计达到6.16%。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凸显大国决心和信心,必将催生出基础研究的发展“加速度”。
当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普遍进行新一轮的基础研究战略部署,全球科技竞争重心不断向基础研究转移。假以时日,我们一定会以一个科技自立自强者的姿态,站立在世界基础研究的前沿阵地上。
基础研究是一个富有战略意义的系统性工程,补短板任重道远。“十四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例要争取达到8%左右,不仅需要中央财政加大投入,更需要地方政府和企业主动作为。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要研究与之相配套的改革措施,把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投入结构视为加强基础研究的应有之义。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我们要更加强调国家战略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中央将制定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在各方面开展更加科学优化的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另一方面,不妨鼓励地方设立“基础研究特区”,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让地方自主开展试点探索。地方可以通过税收优惠、银行贴息贷款等方式,引导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千方百计让科研人员能够心无旁骛地把冷板凳坐热。
我们要从科技振兴和民族复兴的高度,探索基础研究投入稳定增加的长效机制和战略规划,要在全社会营造出关心和重视基础研究的氛围。唯有这样,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我们才有可能借道基础研究实现奋发赶超、圆梦科技强国。
基础研究
自主创新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