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作为人类微生物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病毒大量存在于人体口腔、皮肤、阴道、肺、胃肠道、血液甚至脑脊液中。记者9日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计算生物与医学生态学组的一项最新成果,揭示了人类病毒组多样性变化模型。
病毒几乎遍布地球的每个角落。在人体中,它们以病毒群落形式存在,而这些病毒群落的集合即为人类病毒组。
人类病毒组病毒序列数量变化摘要(图片来源:昆明动物研究所)
“与肠道菌群中的细菌相比,病毒数量是细菌的10倍以上,可高达万亿。人类病毒群落包括内源性逆转录病毒、感染人类细胞的真核病毒、感染细菌的噬菌体和感染古菌的病毒。”学科组负责人马占山研究员介绍说,人体病毒群落与宿主间存在协同进化,因而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现有研究发现,人体病毒组与许多疾病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疾病可能会影响病毒组的多样性及其组成;同时,病毒组的改变也会反过来影响疾病的发病与进程。这些疾病不仅包括如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和流行性感冒等由病毒感染直接引发的病毒源性的疾病,还包括如囊性纤维化、牙周疾病、炎症性肠病等非病毒源性疾病。
近期,学科组博士生肖琬蒙应用马占山提出的“多样性-面积关系”分析方法,首次获得了人类病毒群落多样性在个体间的异质性、群体水平的潜在多样性,以及局部病毒群落多样性在全球病毒宏群落中所占的比值,并探究了疾病对这些参数的影响。
研究发现,通常疾病对人类病毒群落在个体间多样性异质性的影响并不显着,反而潜在病毒多样性在健康对照与患者间可能存在显着差异。同时,上述比值参数、人体病毒群落的比值参数要远大于细菌群落。
研究结果提示,尽管我们体内病毒个体数量是细菌数量的10倍,但从群体角度看,每个人对全球病毒多样性的贡献,反而要比对细菌多样性高。国际期刊《遗传学前沿》在线发表了这一研究结果。
人类病毒组
模型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