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科技 > 正文
到“天宫”后厨看民企创新
2022-04-24 09:30:37
文章来源
人民政协报

  每年的4月12日是世界航天日。从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宇宙飞船成功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到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远赴太空出了一趟为期六个月的远差,61年来,人类从未停止对宇宙的探索。民以食为天,航天“后厨”的探索也在不断地迭代创新中。

  在“神十三”的超长工作期中,“太空三人组”的后厨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航天员怎么吃喝?在地球上最平常不过的热饭热菜能否在太空中实现?在航天员的介绍中,人们发现,原来,太空厨房的各种创新中,还包含了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

  ■■中国版太空“厨房自由”

  在严苛太空环境,如何烹煮食物?据美国宇航员桑德拉·马格努斯记录,2008年美国的太空厨房煮洋葱需要4个小时才熟;我国航天员也反馈,此前航天器内热透一餐饭需要50分钟,甚至1个小时以上。

  今天,在“神十三”上,航天员王亚平介绍,中国的“天宫”后厨,已经实现了“厨房”自由,花色十分丰富的中国菜式在太空中也可品尝得到。

  航天员一日三餐吃的热饭,每天需要的净水都是怎么来的?王亚平介绍了热风加热装置和饮水分配器,我们在卫星画面中还看到太空豆浆。山东九阳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太空厨房”,陪伴航天员度过了这个超长的工作期。

  在地球上十分容易实现的事情,太空生活和作业中,都需要高科技的投入才能实现。2013年,九阳接到任务,目标是如何让航天员实现一日三餐“热饭热饮自由”。

  九阳太空厨房副总设计师李铁君说:“往太空运送一个苹果要3万元,每减重1克,相当于省1克黄金的运费。因此,我们的方案要考虑科技性和经济性。”

  九阳“太空厨房”项目包含饮水分配器、热风加热装置、九阳豆浆和航天智能App。历经数百次专家评审、数千次模拟试验、数万次寿命论证,历经8年,一个符合航天标准,能够应对太空极端环境和飞船载荷的九阳“太空厨房”成功研制。2021年4月29日,九阳“太空厨房”随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入驻中国空间站。

  李铁君举例说,九阳创造性提出了立体热风加热技术,通过热风360°循环加热的方式,不但彻底解决了受热不均匀、加热速度过慢、包装材料限制、失重环境下食物无法固定等一系列问题,还能让食物口感更好,就跟在家的感觉一样。

  通过最极端环境考验的“太空厨房”,会给我们的地球生活带来什么惊喜?据了解到,九阳“太空厨房”的许多太空科技已转化为民用。例如,太空净水技术被运用到九阳净水系列产品之中;太空360°热风循环加热技术被运用到太空空炸之中;饭煲、破壁机、炊具等其他太空科技新品也使用了航天加热和航天级抑菌材质、太空热小净、太空空气炸锅、0涂层电饭煲等。

  正如脱水蔬菜来源于阿波罗探月计划中的冷冻脱水技术,越来越多的航天技术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航天技术的转化是国家军民融合战略的一部分,发展军民两用技术,造福美好生活,民企大有可为。

  ■■航天食品落人间

  在太空这种极端的人类生活环境下,航天食品的研发成果不仅应用于航天,其应用场景还可以是在我们的地球生活之中。在河南鹤壁市,鹤壁市永达食品公司生产的近50种美食多次入选“天宫菜谱”,这项航天食品的科技研发后来应用在即食产品以及预制菜当中,为我们的美好生活增添了“航天风味”。

  太空环境远比地球环境复杂,在失重的情况下,宇航员很难“开火做饭”。20世纪60年代,最早进入太空的航天员食用的是铝管包装的肉糜、果酱类等糊状食品以及小方块的压缩饼干。后来,各国研发航天食品取得进展,“天宫”食品开始变得丰富多彩、各具本土风味。在中国,2003年中国神舟五号升空,携带了20多种食物,但杨利伟主要食用了不需要加热和冲泡的点心和咖啡;到2016年“神十一”,中国的太空食谱已有近百种。

  2011年3月,永达食品启动航天食品菜肴类产品研发、生产任务,11月,永达食品首批33个航天食品随“神八”升入太空,自此开启了公司与航天中心长达10多年的合作之旅。

  航天食品分主食、副食、即食、饮品、调味品和功能食品六大类,永达食品承接的副食是航天食品研发的难点产品。

  企业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和工艺创新,反复进行配方调制、产品小试、中试、模拟实验、配比调整,最终达到了严苛的航天食品卫生、营养标准。本着为国家航天事业贡献力量的高度责任感,企业还组建了一支政治过硬、思想进步、技术一流的人才队伍,持续开展研发,并打造了一条环境一流、设备一流的航天食品生产专线。自“神八”之后,永达食品又先后承接了“神九”“神十”“神十一”“神十二”“神十三”的航天食品保障任务,并连年荣获“中国航天重要贡献奖”,被授予“航天食品重要供应商”。

  这些年,航天食品的研发极大促进了企业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企业掌握了20多项航天食品生产的关键性技术,并充分将航天科技优势转化成了民用生产力。

  据鹤壁永达食品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徐清芬介绍,企业正致力于航天食品民用化,“我们在同品牌、同质量要求、同生产线上生产即食产品,例如‘胸大肌’‘参鸡汤’等,市场反应非常好。”

  中国风味的高科技、高标准、高营养的太空食品不再是“此物只应天上有”,寻常百姓也可以享受到。目前,除了国内市场,永达食品还出口到了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

责任编辑:陈康利

到“天宫”后厨

看民企创新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