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科技 > 正文
中俄联合模拟超强磁场以探测磁暴
2023-11-28 09:25:21
文章来源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董映璧


  中国华南理工大学与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合作,利用增强非导电材料中场的超共振效应,模拟了与中子星强度相对应的磁场和电场。该方法可帮助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直接复制磁暴,并研究其对生物、技术系统和机制的影响。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物理年鉴》上。

  图片来源:欧洲空间局/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磁场是带电的运动粒子或具有恒定磁矩的物体(质子、中子和电子)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效应。它的作用被描述为充满力线或张力线的空间。在恒星内部,磁场是由导电等离子体通过对流混合恒星物质的运动产生的。这些场对天体的演化至关重要。在地球上,超强磁场可用于研究恒星、等离子体和基本粒子的性质以及空间无线电通信。


  研究人员成功地研发出在激光散射中产生巨大磁场的方法,并成功证明了这种场的产生可能伴随着光的共振散射,特别是在非磁性非导电领域。


  该项目负责人、托木斯克理工学院电子工程系教授奥列格·米宁介绍说:“与均匀的球体相比,气腔尺寸是一个额外的设计参数,用于设置场强度的最大增益。研究表明,通过调节空气腔半径,可控制介电领域中明暗模式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加磁场和增强电场。”


  研究人员将磁场放大了3500万倍,接近中子磁星的磁感应值。它们的磁场特征在100亿特斯拉。相比之下,地球的磁场强度为0.000025—0.000065特斯拉。


责任编辑:高冉

联合模拟

超强磁场

磁暴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