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记者3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利用美国甚大天线阵(VLA),来自该台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揭示快速射电暴的持续射电对应体光变性质。这为理解快速射电暴的起源、弄清快速射电暴暴周物理环境提供了重要线索。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杂志》。
快速射电暴是来自宇宙的短暂而强烈的射电爆发,其在千分之几秒内能够释放相当于太阳一整年辐射的巨大能量。自2007年被发现以来,快速射电暴成了天文学领域重大热点前沿之一。
“尽管目前已有超过800个快速射电暴被发现,但它们的起源和辐射机制仍然是未解之谜。极少数快速射电暴除了有瞬间耀眼的剧烈爆发,还有微弱却持久的发光源。该发光源被称作持续射电源,是探究快速射电暴起源的重要切入点。”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杨嬡媛说。
针对拥有持续射电源的重复快速射电暴,特别是由“中国天眼”FAST的“多科学目标同时巡天(CRAFTS)”项目发现的世界首例持续活跃的快速射电暴FRB 20190520B,科研人员利用国际大型观测设备进行了数十次系统后随观测。“我们分析了这两个快速射电暴的持续射电对应体在不同时间跨度上的光变现象,发现其射电流量存在显著变化。这暗示快速射电暴的光变行为可能源于更为随机的物理过程。”杨嬡媛介绍。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清华大学教授李菂表示,最新揭示的持续射电源射电光度变化,很可能反映了活跃快速射电暴尚处在善变的青春期,也体现了“中国天眼”发现世界首例持续活跃快速射电暴的科学价值。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快速射电暴
对应体
光变性质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