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体育 > 正文
构建“体育+”模式 助力脱贫攻坚
2020-12-24 10:17:50
文章来源
南宁日报

南宁市体育局充分发挥体育综合带动效应,通过引进赛事、发展体育产业、援建基础设施、开展大众健身等方式,在贫困地区构建“体育+”“+体育”的发展模式,营造精准扶贫、体育助力的良好局面,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体育力量,同时也为我市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打下基础。

“体育+文旅+扶贫”,发展产业助脱贫

在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创办赛事,培育发展特色体育小镇,南宁市体育局以“体育+文旅+扶贫”模式,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市体育局指导马山县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中国—东盟山地马拉松赛,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中国—东盟山地户外体育旅游大会·攀岩精英挑战赛,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体育爱好者到场,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经济发展。

在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筹备之初,我市充分利用马山县的地形,在马山弄拉段打造“环广西”“最美赛道”,并使之成为自行车爱好者乐于挑战的“爬坡圣地”,为当地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热点。

在上林县,中国—东盟环上林大龙湖国际山地自行车越野赛同样吸引了众多车手参与,我市“体育+旅游+扶贫”的创新模式获得了国家体育总局的高度评价,并向全国推广。

市体育局还全力发展特色体育小镇,推进贫困地区转型发展,促使中国首个攀岩特色体育小镇成功落户马山。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攀岩小镇核心区三甲屯接待游客量超40万人,旅游营业收入超2300万元,周边及赛事沿线的4个贫困村全部实现整村脱贫摘帽,797户贫困户3128人实现脱贫。

体育扶贫又扶志,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加大体育设施投入力度,不断提升贫困户的获得感;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体育活动,充实贫困户精神文化生活;借助重大赛事影响力,举办公益扶贫活动……市体育局多措并举,通过发扬体育精神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在震东集中安置区,目前已累计建设健身路径8条、拥有16张球台的乒乓球场1个、篮球场1个、羽毛球场2个、气排球场3个;在隆安县,体育健身活动中心室外工程一期项目已于今年6月开工建设;在上林县,上林县体校综合楼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培养优秀体育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在体育设施不断建起的同时,扶贫趣味体育运动会、社区运动会等一系列体育活动和国民体质监测也在贫困地区火热开展,让群众共享我市体育发展成果,让更多人感受到体育精神。

市体育局在不断提升重大赛事品质与商业价值的同时,积极将脱贫攻坚融入赛事公益活动中。截至目前,市体育局从南宁国际马拉松赛报名费中拿出260万元用于支持贫困村小学体育器材配备和贫困县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在姚基金慈善赛举办过程中,邀请隆安县100名贫困村孩子到市区参加活动,带领他们走出大山,开阔视野,播种体育梦想,激发自强不息的志气。

体育扶贫“五个一”,播撒“梦想的种子”

大力实施贫困村“五个一”工程,让全民健身“走”进大山,丰富群众体育活动;着力实施体育人才扶贫行动,在贫困地区播撒“梦想的种子”,让竞技体育助力扶贫。

市体育局紧密围绕脱贫攻坚中心工作,自我加压,利用体彩公益金892.14万元,在全市421个贫困村实施体育扶贫“五个一”工程,为贫困村建设“一片标准篮球场、一片乒乓球场、一套健身路径器材、一支运动队、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截至目前,全市421个贫困村基本实现“五个一”。体育设施的普及,促进了全民健身活动在贫困地区广泛开展,增强了群众体质,减少因病致贫或返贫问题。

在竞技体育层面,市体育局组织市体校、举重学校教练员到贫困村小学开展体育运动指导,挖掘适龄且具备运动条件的青少年进入体校训练和学习。目前,已从贫困县选拔出55名贫困生送入市体校训练,并由学校提供食宿和训练装备,在减轻贫困家庭经济负担的同时,鼓励贫困生通过刻苦训练在各项比赛中争金夺银,通过优异运动成绩走上竞技体育的专业之路,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责任编辑:简闻轩

体育+

脱贫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