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人贷再次被点名 App屡不过关为什么
2020-01-17 17:50:00
文章来源

近期宜人贷被App专项治理组通报,随着P2P行业监管趋严,作为头部平台的宜人贷业务、营收等均遭遇挑战。


近日,美股上市的P2P平台“宜人贷”又引起人们关注。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发布了61款APP存在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的通告,“宜人贷借款”赫然在列。事实上,宜人贷在之前的通报中已经被点过名,7月至10月,App专项治理工作组根据评估中发现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向134家问题App运营者发送整改通知,并建议其1个月内整改。但截至最后整改日期,宜人贷尚未完成整改,因而被再次上榜。

对此,工作组称已将核验结果提交相关部门,建议依法予以处置。发现网致函宜人贷,对方表示,在7月16日收到整改通知书后,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要求,第一时间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内部核实,并于7月30日提交了整改报告并落实整改。同时,宜人贷也在报告中针对其中某一问题,与工作组详细解释了互联网金融产品风控和反欺诈的特殊性。

目前,宜人贷已经启动二次整改,力争尽快完成APP前后端系统和风控系统的改造。

据其官网显示,宜人贷由宜信公司于2012年推出。2015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金融科技第一股。


宜人贷加入更名大潮


2019年,随着部分地区开始公开对P2P网贷业务全面清退,多个网贷平台正抓紧与P2P“脱离关系”。多家金融科技公司纷纷改名去“贷”,例如“我来贷”变为“我来数科”、“拍拍贷”变为“信也科技”,“宜人贷”也随之进行品牌升级为“宜人金科”。


2019年7月,宜人贷与宜信惠民网贷业务进行整合。整合完成后,新增出借端和借款端客户全部由宜人贷平台为客户提供网贷服务,宜信惠民将不再新增出借和借款业务。整合完成后,宜信旗下将只有一家网贷平台。


宜人贷再次被点名 App屡不过关为什么

来源:宜信惠民官网截图

之前宜信旗下有宜信惠民和宜人贷两个网贷备案主体,此次整合后只有一个主体备案,这或许也是行业监管之下的被动之举。那么整合之后对宜人贷究竟是喜是忧?


宜人贷再次被点名 App屡不过关为什么

数据来源:宜人贷官网

根据宜人贷的运营数据,2019年其借贷余额和利息月均呈现逐月下滑态势,尤其在第四季度,借贷余额在400亿元以下,利息余额由之前的80多亿直接降到50多亿。在行业监管“三降”的规模控制之下,宜人贷的借贷规模有所下降,但财务数据方面也势必要受到影响。

财报数据显示,宜人金科2019年第三季度总净营收为人民币20.561亿元,同比下滑6%;净利润为人民币2.280亿元。自2018年三季度起,宜人贷的收入增速逐渐放缓,尤其进入2019年,第一季度营收的环比增长55.9%,第二季度营收环比增长11.9%,第三季度营收环比下降了7.2%。


机构资金占比不够


随着P2P平台网贷业务规模的缩减,机构资金在加大,尤其对于“头部平台”来说,加强与机构的合作成为转型的首选通道。


在机构资金方面,宜人贷在公布2019年二季度财报时表示,公司已从合作的机构处获得300亿元的资金,但二季度的借贷余额就将近1300亿元,目前为止宜人贷的资金占比并不清楚。在今年10月份,同为美股上市的拍拍贷称,其机构资金占比已达到100%。此外,乐信也曾表示,2019年二季度,平台新增借款来自金融机构的比例超过78%。


相较而言,宜人贷在开拓资金来源多元化方面仍然是一项挑战。宜信创始人唐宁表示,“我们看到银行和机构合作伙伴对我们的消费贷款资产的需求。我们的技术解决方案,将加强我们与银行等机构合作伙伴的关系”。


宜信式裁员


业务量缩小,必然涉及到人员规模的压缩。2019年因裁员而引起的大事件很多,包括网易、华为等,甚至一度引发社会的热议。近日,有宜信内部员工爆料,公司在2019年12月开始裁员,计划裁员25%左右,线下门店是裁员重灾区,技术部门将优先砍掉外包。


这种局面下,宜人贷的人员配置也会受到影响。业内人士认为,宜信裁员与“三降”有一定关系。在行业快速扩张阶段,多数平台采取人员驱动规模增长的模式,通过线下门店以及销售人员进行获客。在行业进入收缩期之后,随着获客成本的增加,增长已经无法覆盖成本,裁员成为必然。


宜人贷再次被点名 App屡不过关为什么

来源: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

从财务数据也可看出,宜人贷在支出方面进行了大幅缩减。根据最新财报,2019年第三季度,宜人贷的销售与市场管理费用为11.64亿元,相比2018年同期的14.49亿元有所下降;行政管理费用则为1.68亿元,2018年同期为3.67亿元,同比下降了54%。记者还发现,行政管理费用在总支出中占比8.2%,而2018年同期该数据为16.8%,可见在行政管理费用上的压缩程度不小。(发现网记者罗雪峰 杨璐)


责任编辑:谢鑫蕊

宜人贷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京ICP备05049267号

  • 京ICP备050492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