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涉互联网金融案件占比近八成
2020-09-28 15:01:00
文章来源
南方都市报

  2020年9月22日,广州互联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广州互联网法院互联网金融纠纷司法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上线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数字金融协同共治“Rong”平台,以聚合多方资源,全流程在线多元化解海量互联网金融纠纷。

  

  两年受理4万多件互金案件

  

  标的小、同质化明显

  

  广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侯向磊发布《报告》时介绍,从2018年9月28日挂牌成立,至2020年8月31日,广州互联网法院共受理互联网金融纠纷案件40522件,结案36590件。

  

  经大数据分析发现,上述互联网金融纠纷案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案件数量大、标的小、同质化明显,适合批量解纷。在受理的40522件互联网金融纠纷案件中,涉案标的额小于1万元的案件数为24352件,占比约60.10%;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13966件,占比约34.47%。

  

  根据相关规定,标的额小于5万元可以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且一审终审,该部分案件数为38318件,占比高达94.56%。

  

  “案件数量大、标的小,同质化明显,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批量快审,满足了庞大的纠纷解决需求。”侯向磊介绍,在该院受理的所有互联网金融纠纷案件中,有38921件通过批量快审方式处理,占比高达96.05%。

  

  案件借款人遍布31个省市

  

  多数借款合同缺少送达条款

  

  互联网金融纠纷案件的第二大特点是借款人地域分布广。《报告》显示,广州互联网法院受理的上述40522件案件中,借款人住所地在广东省的案件数最多,占比23.11%,剩余76.89%的案件的借款人遍布全国其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侯向磊介绍,借款人地域分布广泛是造成司法送达难的重要原因。上述40522件案件涉及29款金融借款产品,其中仅7款产品在合同中约定送达条款可适用于诉讼、执行等解决合同纠纷的环节,并明确相应的法律后果。在这7款产品中,只有3款的合同约定了电子送达方式及其法律后果。

  

  因多数借款合同缺少送达条款,尤其是缺少电子送达条款,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纠纷成讼时,较高比例的案件在通过直接送达、邮寄送达等方式无法完成送达后,最终进入漫长的公告送达阶段。

  

  经广州互联网法院建议指引,23家金融机构在借款合同中增加了电子送达条款的约定内容。

  

  电子签名、人脸识别

  

  核验身份方式逐渐推广

  

  《报告》披露,互联网金融纠纷案件的第三大特点是身份验证及证据存证呈电子化趋势,区块链技术逐步推广应用。在互联网金融交易中,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倾向于采用可信时间戳、区块链等互联网技术收集、固定、储存原始数据。

  

  在广州互联网法院受理的40522件案件中,有25868件案件的相关金融机构运用了区块链技术收集、固定、储存电子借款合同。同时,金融机构采用互联网前沿技术如电子签名、人脸识别等对借款人真实身份进行核查认证也已成为趋势。

  

  借款群体年轻化

  

  集中在20至40岁之间

  

  互联网金融纠纷案件的第四大特点是借款群体年轻化。《报告》披露,广州互联网法院受理的上述案件中,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年龄集中分布在20岁至40岁之间,中青年成为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消费群体,占比达79.76%。

  

  《报告》分析,中青年群体具有较高的互联网黏合性,以线上审执方式办理案件,可以提高当事人到庭应诉率、非诉化解率的同时,也可以快速、便捷地采取限制线上消费、线上支付等执行措施,有效取得威慑效果,提升执行质效。

  

  平均立案时长62秒

  

  平均审理周期33.6天

  

  侯向磊介绍,为应对数量巨大的互联网金融纠纷涌进法院带来的难题,该院始终秉持“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理念,坚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有效促进了互联网金融审判工作提质增效。

  

  2019年8月10日,该院上线全国首个互联网金融在线纠纷“类案批量智审系统”。系统上线以来,共受理互联网金融纠纷38921件,结案34905件,实现100%的在线立案率、在线交费使用率、电子送达覆盖率、在线举证率,每件案平均立案时长62秒,平均审理周期33.6天,比传统模式缩短65.68%。

  

  该院还结合互联网金融纠纷案件特点,首创在线交互式审理,首创在线联审、在线示范庭审、在线示范调解等在线审判新方式,大幅缩短了办案时间,拓展了纠纷化解新机制。

  

   “Rong”平台上线

  

  多元化解互联网金融纠纷

  

  9月22日的发布会上,广州互联网法院还正式上线了一款数字金融协同共治“Rong”平台。

  

  据介绍,该平台是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建设研发的一个全新平台。平台凝聚了法院、监管机关、行业协会、高等院校、人民调解组织、特邀调解组织、商事调解组织、技术公司以及金融机构等多方共治力量,可通过催告、和解、调解、支付令等手段,于诉讼程序之前层层化解、批量化解互联网金融纠纷。

  

  “平台最明显的特色是通过整合多方共治力量,运用互联网技术,延伸司法审判职权,实现互联网金融纠纷‘低成本、高效率’多元化解,用非诉讼方式从源头上化解纠纷,从而实现诉源治理的目的。”

  

  侯向磊表示,下一步,广州互联网法院将以更大力度深化互联网金融审判工作,提升广州的互联网金融治理能力和水平,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金融产业健康发展营造更良好的法治环境。

  

  发布会现场,广州互联网法院邀请了广东银行同业公会秘书长黄小念视频连线互动。

  

  据黄小念介绍,今年以来,国家和地方持续出台举措,加大对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支持,普惠金融政策不断升级。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响应,推出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规模逐年递增。但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资产的不良贷款也相应大幅度增加,纠纷解决压力随之增大。

  

  黄小念披露,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末,广东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线上信贷不良贷款总额达67.63亿元,涉及106.31万笔,其中广州地区的不良贷款总额就达到15.79亿元,涉及16.49万笔。

  

  另据广州市小额贷款行业协会会长马聪介绍,目前广州市小额贷款公司不良贷款余额近25亿,逾期贷款约58亿元,“大量的逾期贷款,司法资源无法在短时间内消化掉”。

  

  “如何快速化解这种海量的互联网金融纠纷,是关系到金融安全的大事。广州互联网法院推出的‘Rong’平台,为及时化解这类纠纷提供了又一条新的渠道。”黄小念评价。

  

  采写:南都记者 吴笋林 实习生 葛玉珍 通讯员 刘文添

  

  谭静宜

  

  编辑:许素霞

  

  来源: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刘悦

中青年

互联网金融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京ICP备05049267号

  • 京ICP备050492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