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增资、谋牌,落伍的滴滴金融暗自发力
来源:北京商报
互联网新巨头之一的滴滴,正在金融业务上暗暗发力。9月29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继6月宣布升级金融事业部架构、成立金融生态管理部后,近日滴滴再次对旗下金融科技公司增资至1000万元。不过,尽管实现增资100%,但滴滴注册资本金相较字节跳动、美团等其他互联网新巨头,仍显得相形见绌。在业内人士看来,现阶段,滴滴在金融业务板块的布局无论是品牌知名度还是体量,与头部阵营相比均还存在一定差距。未来,可借助自身在出行领域的优势地位,避开头部互联网公司的锋芒,主打差异化竞争。
01
旗下金科谋增资
9月29日,北京商报记者查询天眼查发现,滴滴旗下滴滴金科(北京)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滴滴金科”)于9月24日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500万元增加至1000万元,增幅为100%;此外,滴滴金科刘晓宇退出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经理,由卓越接任。
针对增资一事,滴滴方面相关负责人回应北京商报记者称,此举主要是为持续增加投入,以更好地服务用户。
此次工商变动,其实早有预告。北京商报记者从滴滴方面了解到,早在6月24日,滴滴曾发布人事任命调整公告,全面升级金融事业部架构。其中,滴滴集团财务和经营管理副总裁卓越将同时担任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向高级副总裁朱景士汇报;同时,滴滴新成立金融生态管理部,原滴滴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刘晓宇,在此次调整中将被任命为新设立的金融生态管理部总经理,负责经营管理已有持牌金融业务,加速为滴滴获取更多金融牌照。
据了解,此次接棒金融事业部总经理的卓越,于2017年加入滴滴,此前曾担任快捷事业群副总经理和平台运营负责人等业务岗位,2018年底起担任集团财务和经营管理副总裁。
此次增资换将,也引起了市场对滴滴金科公司的关注。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对于这一公司此前市场鲜有听闻,目前其官网也为“雏形”形态,仅显示一张有保险、理财、借钱、分期购车等金融服务的宣传海报,无任何其他信息展示和介绍。
工商信息显示,滴滴金科在今年6月份变更了投资人,由程维和张博变更为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滴滴公司全称)。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指出,加上9月这一系列动作,可窥出滴滴将在金融科技领域或将进一步有所作为。不过,滴滴金科1000万的注册资本,在互联网巨头系金融科技公司来中还比较小,尚看不出业务的实质性改变。但经过整合之后,未来滴滴金科有可能成为滴滴金融科技业务的主体公司。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同样认为,科学的管理制度与组织架构,能够为公司拓展业务、稳健前行筑牢根基,滴滴近期的一系列动作,正是这种“打地基”的表现,主要是为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当然后续不排除在“地基”牢固后,再考虑金控相关问题。
针对滴滴金科、金融事业部以及新成立的滴滴生态管理部三者关系,滴滴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解释道,滴滴金科是注册公司,金融事业部是滴滴内的组织结构。全面升级金融事业部架构,是为进一步实现集团战略发展目标,发力出行之外的业务增长;而金融生态管理部成立,主要是为专注管理持牌业务,并持续深化外部合作。
02
体量落伍
“一系列增资、换将动作,表明滴滴正在梳理与调整公司管理架构,并试图通过更多投入来发力金融科技。”苏筱芮认为,不过现阶段,滴滴在金融业务板块的布局初成气候,不过,无论是品牌知名度还是体量,与头部阵营相比均还存在一定差距。
不得不说,尽管实现增资,但滴滴金科注册资本金仍显不足。
北京商报记者查询天眼查发现,无论是滴滴金科还是滴滴集团,注册资本金均为1000万元,而同为互联网新巨头队伍的字节跳动,注册资金本已达1亿元,美团则达到29.4亿元。对比之下,滴滴1000万元的资本金显得相形见绌。
另在贷款业务上,据媒体报道,滴滴金融业务目前在贷余额不到200亿元,虽较年初增长超50%,但对比美团生意贷累计发放超380亿元的贷款,无论是产品多样性还是部分产品规模来看,滴滴金融在信贷领域已被拉开很大距离。针对滴滴目前贷款数据,北京商报记者向滴滴方面采访,但截至发稿未收到进一步回应。
而在金融牌照上,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目前滴滴已经取得支付、网络小贷、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保险代理、保险等金融业务牌照,涉及保理、保险、汽车融资租赁、消费信贷等业务。虽然手中牌照不少,但消费金融、银行等核心牌照仍处于缺位状态。
对此,滴滴相关负责人也表态,后续,滴滴将会深耕金融生态,加速获取更多有价值的金融牌照。
当前,支付、消费金融、银行等含金量较高、有利于数字化转型的金融牌照已成为流量巨头们的“标配”。在苏筱芮看来,“配齐”这些金融牌照,不仅有利于完善金融业务板块,还能够在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潮流背景下,促进巨头整体的数字化转型。
苏筱芮预测,结合目前消金牌照批设的窗口期,估计滴滴下一步或将在消费金融牌照方面有所动作。
03
意图破局
尽管落伍,但手握丰富的出行场景和数据,滴滴此次金融板块增资、重整业务板块,也预示了将在金融领域大干一场的决心。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自6月金融生态管理部成立后,滴滴金融频频开展对外合作业务,机构层面,相继与上海银行(8.240, 0.03, 0.37%)、光大理财等银行机构达成战略合作,此外,滴滴还在7月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主要研究探索数字人民币在智慧出行领域的场景创新和应用。
在保险业务合规层面也不断完善。近日,滴滴金融旗下保险代理公司中安风尚与众安科技正式签约,据悉,众安科技将为其构建基于碎片化保险场景下的可视化回溯方案,助力其合规开展O2O平台上的互联网保险业务。
于百程认为,和其他具有大量用户的互联网巨头类似,滴滴布局金融业务是为了提升自身用户的粘性,挖掘用户价值,拓展业务空间。
“对于发展初期来说,平台的用户属性,即用户和金融的相关性是决定平台做金融业务是否具有优势的主要因素。”于百程进一步向记者解释道,对滴滴来说,其用户与出行场景相关,一端是出行消费者,另一端是司机。整体来说,用户消费能力比较高,司机购车时也具有普遍的金融分期需求。因此,滴滴开展金融相关业务具有一定的用户优势。
苏筱芮则进一步指出,滴滴加速金融布局。从行业竞争层面来说,将会加剧竞争程度;另从业务生态层面来说,滴滴作为出行领域的头部公司,能够探索金融科技在出行场景中的更多应用,在出行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数字货币的结合方面,还有很多想象空间。
针对后续如何破局,苏筱芮进一步建议,可从两方面发力,一是战略方向,可借助自身在出行领域的优势地位,避开头部互联网公司的锋芒,主打差异化竞争;二是加大获客粘客的步伐,相比蚂蚁集团、京东数科等,滴滴在培养C端用户使用金融产品的习惯、提升粘性等方面还存在优化空间。
滴滴金融
破局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北街2号11幢206
邮编:100020
京ICP备05049267号
京ICP备0504926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