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公司升级“数字银行”?也许只是看上去很美
2022-02-15 09:54:23
文章来源
经济观察网

  记者万敏 消费金融公司转成银行的路有多远?


  2022年1月29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关印发重庆市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其中提到,“完善创新型专业金融体系,争取设立直销银行、消费金融、金融租赁、汽车金融等新型金融法人机构”并“探索将技术实力强、数据基础好的消费金融公司改制为数字银行”。


  消金公司与银行差异化定位


  目前,注册地在重庆的消费金融公司有3家,分别是马上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和蚂蚁消费金融。其中,马上消费金融于2015年6月开业,小米消费金融于2020年5月30日开业,蚂蚁消费金融于2021年6月3日获批开业。


  这三家消费金融公司的股东构成中也有银行的参与,马上消金股东中有重庆银行,小米消金的股东有重庆农商行,蚂蚁消金的股东有南洋商业银行。同时,小米消金的控股股东是新网银行的大股东,蚂蚁消金的大股东蚂蚁集团发起成立了网商银行。


  从业绩表现来看,这三家注册在重庆的消费金融公司均利用线上渠道在全国展业,马上消金2021年上半年总资产达570.17亿元,实现净收入46.25亿元,净利润4.41亿元,注册用户数近1.4亿。小米消金开业时间较短,2020年实现盈利109万元。蚂蚁消金尚未正式披露财务数据,但其承接了体量庞大的线上消费信贷“花呗”“借呗”的自营部分业务,业内估计其资产规模或已达到800余亿元,仅次于招联消金。


  目前,蚂蚁消金还存在增资和引进新股东的不确定因素,中国信达在2021年12月24日公告将出资人民币60亿元以现金方式认购蚂蚁消金20.000%股份权益。增资事项完成后,蚂蚁消金的注册资本将由80亿元增加至300亿元,但仅仅三周之后,中国信达又发布了不参与股权认购的公告。


  对于重庆市上述规划内容,马上消费金融和蚂蚁消金均对记者表示暂无回应。


  对于重庆市上述规划内容,重庆当地金融机构人士表示,重庆此次《规划》立足于“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新阶段,以“改革”为核心,以“创新”为基点,通过提出“改革创新,协调发展”、“科技赋能,绿色发展”等基本原则,以及构建“科创金融中心”“普惠金融中心”“数字金融中心”等战略中心,将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明确政策导向的同时,为辖内金融机构提供了优良的成长潜力与发展机遇。《规划》的发布既能够为辖内消费金融公司带来激励,也有助于明晰消费金融公司今后的重点和方向,将机构自身建设有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而助力重庆市金融改革整体工作的提质增效。


  作为扎根重庆本土的科技驱动型金融机构,马上消费自成立以来就专注于“内功”修炼,并将加强自主研发能力作为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拥有良好的技术实力与数据基础,截至目前申请专利数已达605项,自主研发核心系统超过900套,并持续将数字化能力输出、赋能,目前赋能金融机构超200家。


  “数字银行”的逻辑?


  关于“数字银行”的具体分类定义,重庆市上述“规划”中并未具体解释。在银保监会2月11日发布的《2021年商业银行主要指标分机构类情况表(季度)》中,纳入统计的机构类型包括“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


  一位商业银行人士认为,在金融监管中提及到的有互联网银行、直销银行,还没有“数字银行”的说法。


  2010年,中国首批4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到2021年末,共有30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消费金融公司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具有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无需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贷款周期短等独特优势,能刺激居民消费,增加有效需求。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20年年末,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首次突破5000亿元,达5246.49亿元,同比增长5.18%;贷款余额4927.8亿元,同比增长4.34%;累计服务客户16339.47万人(为各家机构数据加总,并未剔除重复情形),同比增长28.37%。


  在2021年底由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中,也提及消费金融的发展,称“到2025年,要初步建成西部金融中心。现代金融体系更加健全,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格局初步形成。科创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等特色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建成中国(西部)金融科技发展高地。”


  也有消费金融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监管成立消费金融公司的出发点,是作为银行体系消费信贷覆盖面的补充,为更多信用评分不足的人群提供消费信贷,从定位来说没有必要转制成为银行。这份文件中“数字银行”的说法更像一个形容词,可行性不大。


  与“数字银行”概念相对较为接近的,是强调互联网银行定位的民营银行,以及直销银行。互联网银行近年来发展分化较大,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的资产规模突破3千亿、营收和利润指标方面也与另外几家银行之间形成了“断层”,新网银行和亿联银行与非互联网银行定位的民营银行在各项经营指标表现上并无太大优势。直销银行目前有百信银行,邮惠万家银行已于今年初注册成立,而拓扑银行尚待监管批准开业。


  目前注册地在重庆的民营银行有富民银行,成立于2016年8月,注册资本30亿元。据官网介绍,富民银行围绕服务小微、服务三农、服务社区和创新创业,开展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方式和业务模式创新。截至2020年末,富民银行资产总额531.77亿元,贷款总额377.89亿元,存款总额293.26亿元,贡献税收2.92亿元。


  成本效益模型将改变


  实际上,在近年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类型银行都在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消费金融公司与部分银行机构都在探索客户下沉,聚焦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创新发展模式,通过互联网手段和思维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今年1月,中关村银行和辽宁振兴银行两家民营银行相继发布公告称,将停办营业网点柜面现金业务,包括营业网点柜面和ATM机自助渠道。中关村银行称,随着其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大线上业务发展力度,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经向有关监管部门报备,该行将于2022年4月1日起停办现金收付业务,停办渠道包括营业网点柜面和ATM机自助渠道。


  而消费金融公司的线上化、数字化发展也是大势所趋,以注册地在重庆的蚂蚁消金、小米消金和马上消金为例,其科技能力在业内人士看来其实不弱于大部分中小银行。


  对消费金融公司来说,制约其发展的仍然是场景拓展与资金来源,壹零智库的《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报告(2020)》指出,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呈现出“两级分化”趋势。从消费金融行业的微观结构看,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开始严重分化,而这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不同机构发展的瓶颈。那些依靠“资金支撑+场景丰富+技术深化”多轮驱动的消费金融公司获得了较快发展,处于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的第一梯队,比如招联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而那些仅依靠“单轮驱动”(资金驱动、场景驱动或技术驱动)发展的消费金融公司,其业绩表现比较一般,往往处于行业发展的第二甚至第三梯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对记者表示,消费金融公司是专营消费金融业务的机构,改制为数字银行后可以延展至房贷、公司信贷等其他业务,同时还可以面向社会公众吸纳存款,因此业务范围有望扩大、资金成本有望压降。


  “从发展动机来看,如果有机会的话消费金融公司当然愿意变成银行。”上述消费金融公司人士表示,突破资金来源,放大杠杆,消费信贷会更好做。


  “从全球范围来看,越来越多的金融科技公司愿意加入正规合法且监管有序的银行业(如新加坡的Grab),原因在于其希望获得稳定资金来源、查询支付轨迹以及建设全套银行服务能力。”德勤发布的《2022年全球银行业及资本市场展望》指出,但为支持获得银行牌照或收购银行,成本效益计算模型可能发生改变。一些金融科技公司似乎低估了与银行牌照申请和维护相关的成本、技能和复杂度。


  2022开年不久,已有三家银行收到“千万罚单”,浙江网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3家银行均收到了大额罚单,分别被罚2236.5万元、4410万元、1674万元,多名涉事管理人员也受到了相应处分。


  相较之下,消费金融公司收到的罚单频率、金额都低于银行机构。2月8日,招联金融因“营销宣传存在夸大、误导,收取平台服务费质价不符,产品定价管理不审慎,对合作商户风险管理不到位,未报告联合贷款表外风险敞口,催收行为不当,消费者权益保护审计工作不规范以及消费投诉管理工作不到位”等8项违法违规事实,被处罚款290万元。


  对于消费金融公司和银行来说,在未来发展中的数据合规,消费者权益保护、反洗钱等监管压力是一致的,如何重塑成本结构,优化服务质量,提升对目标客户获取与经营的效率,也是在泛消费金融领域的竞争力所在。


责任编辑:高冉

消费金融

升级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