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钢:金融科技伦理失范或放大风险危及公共安全
2022-04-15 09:31:13
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4月14日电(记者王恩博)随着金融和科技融合愈加紧密,金融科技伦理问题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14日在北京强调,金融科技伦理失范可能放大金融风险,危及公共安全。加强金融科技伦理治理是维护金融安全稳定的重要防线。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当天在北京发布《构建金融科技伦理治理体系》课题报告。这份报告指出,当前金融科技“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属性使得金融活动过程出现违约成本低、隐私信息泄漏、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加之金融行业本身的外部性、逐利性、高杠杆特征,导致伦理问题更加突出。


  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机构自主开展以及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服务的金融科技业务规模合计7.5万亿元人民币,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23家,占全球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总数的41%左右。这意味着金融科技一旦存在伦理失范问题,往往会引起较大社会危害。


  作为课题牵头人,肖钢在解读报告时说,侵犯隐私、泄露数据、垄断数据、数据鸿沟等问题带来的风险事件和不良影响近几年时有发生,算法歧视和算法控制问题突出。例如,底层算法的不完善、技术路线的偏差等技术失灵,在高频交易、海量数据等特定场景下一旦触发风险可能会造成连锁反应,引发风险急剧扩散的“蝴蝶效应”。


  为此报告提出,金融科技伦理治理应做到伦理风险可控。金融科技发展变化快、复杂程度高、不确定性强,必须安装“控制阀”,建立审慎评估制度。对新技术运用、新产品开发要有清晰控制流程与问责机制,确保行为可中断、过程可逆转、责任可追溯。


  报告建议,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设立专门的金融科技伦理委员会,指导和协调推动金融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同时,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构建多层次金融科技伦理规则体系,实施金融科技伦理标准,强化对违反金融科技伦理有关行为的责任追究。(完)


责任编辑:高冉

金融科技

伦理失范

公共安全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