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继超
持牌消费金融行业格局正悄然生变。一方面,经营不善的苏宁消费金融、华融消费金融相继易主,“兴于线下,也败于线下”的捷信消费金融近日再次传出变卖股权的消息。
另一方面,随着近期信贷市场步入宽松期,马上、海尔、苏银凯基、金美信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密集融资,或增资“补血”增强抗风险能力,或在窗口期“屯粮”为业务扩展蓄能。
融资“补血”
在近期密集融资的队伍中,马上消费金融冲在前头。6月24日,马上消费金融2022年第一期银团贷款顺利筹组,总金额为6.8亿元。这是马上消费金融自2021年6月之后完成的第三期银团贷款、首笔俱乐部银团贷款,截至目前,提款金额合计15.85亿元。
记者获悉,在几天前,马上消费金融成功发行银行间公募ABS(又称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14.77亿元,其中优先A票面利率3.3%,全场认购倍数2.59倍,优先B票面利率3.8%,全场认购倍数10.28倍,发行价格创历史新低。这是马上消费金融发行的第4期银行间公募ABS,已累计发行银行间公募ABS规模达63.15亿元。
据悉,2019年5月13日,马上消费金融获批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并于2019年11月、2020年4月、2022年4月3次发行银行间公募ABS产品,发行规模依次为20.9亿元、17.05亿元、10.43亿元。
除马上消费金融外,兴业消费金融在今年4月22日也成功发行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19.52亿元。
记者梳理发现,更多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通过银团贷款形式融资。今年2月,小米消费金融成功募集6.8亿元银团贷款;3月,平安消费金融完成自成立以来的首单银团贷款,最终募集资金6.75亿元;4月,锦程消费金融宣布成功募集首单6.3亿元银团贷款;5月底,苏银凯基消费金融完成首单银团贷款募集,募集金额3亿元;6月22日,海尔消费金融成功募集5.1亿元银团贷款。
除了通过银团贷款和ABS融资,部分注册资本较少的消费金融机构通过股东增资的方式来扩充资本。6月19日,金美信消费金融变更注册资本的申请获厦门银保监局批准,增资完成后,注册资本金由5亿元增至10亿元。而在今年2月,北银消费金融完成增资,注册资本由8.5亿元增至10亿元。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指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近期密集融资是其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实现稳步扩张的一个缩影,体现出消金公司积极践行合规,也反映出消金行业整体持续向好的态势:一方面能够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对于强化其品牌亦有加成作用,夯实资本;另一方面还能够在展业、规模空间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
“消费金融机构对融资渠道和融资成本都很敏感,这两项也是消费金融机构能否盈利的关键因素。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近期密集‘补血’,或主要还是为扩大各种分期和贷款类的业务,同时也满足相关监管条例中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易主“退场”
密集融资另一面,掉队的消费金融机构正面临变卖股权、股东易主的窘境。近日,再次传出捷信消费金融出售股权的消息。有报道称,一家上市互金公司有望完成捷信消费金融的部分股权收购。
公开信息显示,捷信消费金融成立于2010年11月,注册资本70亿元,是国内首批四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之一,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外商独资消费金融公司,其母公司为捷克私募投资公司PPF集团。
PPF集团首席财务官Katerina Jiraskova在去年底曾公开表示,对某些具有广阔发展潜力的国家地区,集团或将继续独资运营业务,或将邀请合作伙伴开展业务合作,为消费金融贷款提供批发资金。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指出,捷信消费金融早期主要采取线下网点推广,与手机数码店合作开拓分期业务,快速获取数码市场发展的红利,成为全国布局、规模第一的消费金融公司。不过,在移动互联网驱动的电商快速发展后,低成本的线上消费贷款成为近几年消费金融业务主流。再加上强监管态势,捷信高度依赖线下和人力的重消费金融模式遇到挑战。之后,捷信开启线上化转型,但并不成功。
捷信近年的业绩也说明了这一点。截至2020年末,捷信消费金融总资产为652.07亿元,较2019年末的1045.36亿元下滑37.62%;总负债为537.61亿元,较2019年末的932.27亿元下滑42.33%。2020实现净利润1.36亿元,同比下降88.1%;营业收入112.32亿元,同比下降35.2%。
对于出售股权事宜,捷信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回应称:“我们无法对揣测和谣言予以置评。我们致力于长期服务于中国消费者,对中国消费金融的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并且期望在此基础上再接再厉。”
对于规模和业绩大幅下降、人员大幅缩减的情况,捷信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业务的成熟,我们已经在数字转型方面进行了投资,提高了运营效率,并提升了客户体验,例如使用语音机器人。运营效率的提高更加有利于中国消费者,对我们的零售合作伙伴来说意味着销售业绩的提高。”
捷信消费金融出售股权还未落定,华融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已被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分别收入囊中。今年5月,华融消费金融股权变更获银保监会批复,宁波银行已完成本次股权受让的相关事宜,持有华融消金70%的股权。今年3月,南京银行公告称,将出资3.88亿元收购苏宁消金41%的股权,收购完成后,南京银行将持有苏宁消金股权的比例由15%增至56%,成为控股股东;第二大股东法国巴黎银行持股18%;苏宁易购集团持股从49%降至10%。
苏筱芮表示,城商行重视消费金融牌照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消费金融公司牌照对应的零售业务能够与银行自身业务形成协同互补,对银行自身发展大零售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二是消费金融公司牌照具有全国展业资质,相较区域性银行更具优势,能够为其规模扩张发挥作用。
消费金融
现状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