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第三份强化银行网贷业务监管文件——《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细化明确商业银行贷款管理和自主风控要求,推动商业银行和合作机构规范开展业务合作,促进互联网贷款业务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互联网贷款业务蓬勃发展,银行、消金公司、互联网小贷、科技巨头、保险公司等机构纷纷“入场”参与竞争。2014年,我国首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获批开业,互联网贷款成为这类银行的主要业务。2016年开始,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四家大型银行分别与互联网金融公司京东、百度、腾讯和阿里建立金融科技合作,通过渠道入口、流量场景、产品创新以及大数据建立联盟关系。与此同时,大量中小银行依靠数字银行、直销银行等方式,也开始积极拓展互联网贷款业务。
经过数年发展,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逐步发展为四种主流模式,一是助贷模式,与助贷平台(互联网科技公司)合作,助贷机构负责设计贷款产品,放贷资金由银行提供,平台仅收取管理费。二是联合贷款模式,银行与具有放贷资质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合作,约定出资比例,并按比例享受收益和承担风险。三是引流模式,商业银行与互联网大数据机构或者购物平台合作,由后者提供客户流量,由银行提供资金并开展风控。四是自营模式,银行利用自身互联网资源自主开展互联网信贷业务。一般情况下,采用助贷、联合贷款、引流模式的业务多为个人信贷业务,自营模式通常为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提供金融服务。
互联网贷款在融合科技与金融、弥补传统信贷短板、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快速拓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客户信息泄露、暴力催收、过度授信和贷款资金用途监管不严等问题,损害了借款人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2020年7月,中国银保监会正式发布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对业务发展做出基本规范。2021年2月,《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出台,对互联网贷款的监管再加码。在前两项规定的基础上,此次出台的《通知》对互联网贷款合规发展提出了更为明确和细化的要求。
从近年来互联网贷款发展的实践看,商业银行在与合作平台共同展业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隐患。如一些中小银行合作的互联网平台规模较小,资质、水平均不足;个别互联网平台存在违法违规操作,违规截留、汇集、挪用资金;个别互联网金融平台资金“导流”不审慎;一些助贷机构为收回贷款不择手段,利用骚扰、恐吓、暴力甚至黑恶势力等方式进行非法催收,这些非法暴力催收行为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声誉。因此,商业银行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实现“借船出海”,必须把好业务发展之“舵”。商业银行应审慎选择合作伙伴,对助贷机构实施名单制管理,从经营情况、管理能力、风控水平、业务合规等多个维度对合作机构进行评估;在合作过程中,商业银行应防止因内控等问题,出现向合作机构自身及其关联方直接或变相进行融资用于放贷的违规行为;银行还应对合作机构实施动态监管,及时识别、评估和缓释因合作机构违约或经营失败等导致的风险,适时增补淘汰。
自主风控,是实现互联网贷款业务平稳健康发展的生命线。在互联网贷款发展早期,在助贷、联合贷款模式中,互联网平台凭借先发的市场优势和客户优势积累起大量关键数据,因此在互联网信贷市场中更具主动性。由于互联网平台掌握着客户的行为模式、行为习惯等关键信息,互联网贷款业务特别是通过场景端发展的网贷业务普遍依赖获客推荐方进行实质性风险管理,科技平台公司在风控管理中居于主导地位,银行更多只是发挥其资金优势。尤其是一些中小银行,受限于自身的科技开发能力、线上风控能力、专业人才不足等因素影响,在合作中往往过于依赖合作机构,甚至将风控、资金划拨等核心环节也交给合作机构完成,大大增加了贷款违约风险。
作为重要市场参与主体和资金主要来源,商业银行应该在互联网贷款业务中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金融管理部门先后出台的有关于互联网贷款的制度规定中也明确,商业银行应当在互联网贷款风险管理中承担主体责任。具体来讲,授信审批、合同签订、贷款支付、贷后管理等核心风控环节均应由商业银行独立开展,商业银行应完整、清晰地掌握资金流和信息流,贷款资金发放、本息回收代扣、止付等关键环节的决策均应由银行做出,指令应由银行发起。未来一段时间,前期比较依赖合作机构的中小银行需要根据监管要求,逐步建立健全互联网贷款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并提高风控管理的专业水平,中小银行也可以考虑加强与外部数据公司合作或者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通过子公司将风控能力输入给银行。
互联网贷款是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商业银行提升互联网贷款的自主风控能力,有助于互联网贷款健康平稳发展,有利于更便捷地满足长尾客群的合理融资需求,极大地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
网贷业务
自主风控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