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2023-03-10 09:41:54
文章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张炜


  近日,有全国政协委员递交提案建议,推动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普及应用,畅通数字乡村金融血脉。


  据了解,央行、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在2021年启动了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此举旨在探索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因地制宜打造惠农利民金融产品与服务,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村金融承载能力和农民金融服务可得性,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实金融保障。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副主任董昀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难点主要在于三个方面。其一,农业和农村的特性决定了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生产经营依赖外部环境。一旦遇到不可抗力或不确定性冲击,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较大,导致金融服务可能面临较大风险。同时,农业的生产要素主要是土地、房屋以及山林等资源,申请贷款时难以作为抵押物。这就使得农业领域的金融活动开展有难度,金融供给满足不了需求。其二,农业农村领域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供给不足,覆盖有限,使得农业、农村及农民获取金融服务更难。其三,数字经济时代到来,但“三农”领域的数据孤岛、信息孤岛仍普遍存在,还有大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导致数据要素的利用更加滞后。


  “农村金融市场‘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主要是由于借贷主体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投资学系副主任翁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说,金融科技可以实现对客户信用的精准“画像”,助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升金融服务供给效率和覆盖范围。翁辰认为,金融科技可以打通金融机构内部客户数据资源,同时通过引入政务、产业、企业等外部数据构建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有助于获取核心客户,精准营销,科学配置金融资源。此外,金融科技可以助力金融机构构建智能化的贷前风险识别、贷中风险跟踪及贷后风险预警于一体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农村金融风险预警能力。


  农商行、农信社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地方金融主力军。在翁辰看来,农商行、农信社在金融科技应用方面存在三大问题。首先,技术层面研发创新能力偏弱。相较于大中型银行,农信系统金融科技发展起步晚,核心系统支撑不畅,无法有效进行数据交互等,致使开发迭代缓慢,数据质量差、数量少、应用场景狭窄。其次,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金融科技的应用需要依靠人才结构调整来实现,而农信系统因其体制性地域“洼地”效应,较难吸引和留住“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再次,主要服务客户群体在县域及以下,老年客户占比大,“触网”能力先天不足。


  “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金融机构是一线的实施者。”董昀说,金融机构需要进一步运用数字技术,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扩大网点布局,提升网点功能,实现线上线下的贯通。基层的服务网点要运用数字化技术开发更多人性化的、差异化的数字金融产品,使农民日常小额消费、农产品交易等场景服务的断点能够补上。


  董昀表示,可以利用数据及金融科技更好地捕捉客户需求。比如通过供应链金融,把区块链、物联网技术嵌进去,掌握农业的生产、交易、加工、物流等环节要素流转的轨迹,捕捉金融服务的需求,使金融供需更加匹配。他指出,针对信息不对称,可以利用数据来增信。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的数据要联通起来,使“三农”领域的资产数字化、透明化,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农村小微企业不再缺信息与信用,也不再缺抵押物。要结合“三农”领域的特点打造贷前贷中贷后贯通的风险防控体系,提高风险监测与预警水平,让金融机构能够放手开展业务。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建议,农商行、农信社发展金融科技及推进数字化转型,一是要高度重视数据要素,基于数据的汇聚、分析、利用,拓展结算、融资、财资、现金管理等服务应用场景,提供基于场景的数字化金融服务。二是从技术架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方面进行变革和调整,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布局到金融服务产品中,使金融服务实现场景化、智能化、差异化、个性化。三是推动数据开放共享,实现数据互通、共用,与企业客户、政府、科技公司、非银金融机构跨界合作。


责任编辑:高冉

金融科技

乡村振兴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