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常会部署:金融加力赋能科技创新
2023-06-25 09:31:18
文章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记者王小霞


  科技创新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日前相关政策再次部署金融加力赋能科技创新。


  国务院总理李强6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引导金融机构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的不同需求,进一步优化产品、市场和服务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科技型企业在推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和促进创新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及专家表示,金融机构要更好地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需要加强对科技行业的认知、建立更为灵活的融资机制、加快创新金融产品的研发等,为科技型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和政策环境。


  提供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从我们融资的实际案例来看,当前中小型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比较普遍。”杨子江是一家AI识别科技公司创始人,他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这几年企业融资过程中,他的体会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有共性也有特性。从共性的角度看,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有效抵押担保物少,在市场上处于劣势;从特性的角度看,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的特征,一般从银行比较难融到资。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兰日旭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整体来看,科技型企业不仅面临自身发展不确定性高等问题,而且还面临产业政策细分度不足,不少前沿、交叉技术的科技型企业难以享受产业扶持政策等问题。


  “面对客观现实,金融服务科技型企业发展,应更多利用信息技术、大数据等方式,在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加强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加强不同金融组织或形态的融合,从深层次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兰日旭指出,同时,要通过产业引导基金、特定债券、“投资+贷款+IPO保荐”等综合金融服务方式,全方位支持科技企业,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会议还明确,要把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形成以股权投资为主、“股贷债保”联动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科技型企业尤其是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具有高成长性,但存在投资周期长、投资风险高等问题,其特点与股权融资更为契合。


  “以股权投资为主、‘股贷债保’联动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可以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支持。”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安光勇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股权投资可以帮助初创期科技企业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通过注入资金和资源,支持其创新研发和业务拓展。与此同时,通过“股贷债保”联动,科技型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贷款和债务融资渠道,增加融资的灵活性。


  打造良好的科创环境和金融生态系统


  近年来,金融系统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加大了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强跨部门的沟通合作,积极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改进和完善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取得了积极成效。专家表示,下一步金融在服务科技型企业发展中需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董希淼表示,要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三创四新”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不同交易所、板块上市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大力发展债券市场,采取增信措施,支持更多科技型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获得中长期资金;创新投贷联动等服务模式,鼓励银行与创投机构合作,为科技型企业同时提供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还可以引入融资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丰富科技型企业融资增信措施。


  “要形成系统性金融措施,政策之间要打好配合,协同发力,更好地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安光勇建议,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机构可以开发针对科技型企业的定制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它们不同阶段的需求。例如,提供灵活的融资方案、创业孵化器、科技专项基金等。


  同时,加强金融对接。金融机构可以与科技型企业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了解企业的需求和挑战,以更好地为其提供金融支持。建立科技型企业专属的金融服务团队,提供专业化的金融咨询和指导。


  另外,要降低融资门槛。金融机构可以简化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手续和审批流程,降低融资门槛,提高融资的便利性和效率。同时,鼓励金融机构采用科技手段,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科技型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和信用评价。


  最后,支持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金融机构可以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建设,与政府、科技园区、创业加速器等合作,共同打造良好的科创环境和金融生态系统,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在风险防范方面,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则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要建立科技金融服务的评估机制,加强对创新企业的评估和监管,避免出现大规模的风险事件;建立科学合理的退出机制,提高股权投资回报率、保障投资者权益。同时,注重平衡各方利益,保护科技型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避免信息泄露和不正当竞争。


责任编辑:高冉

金融

赋能

科技创新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