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4月21日讯 2020年4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线发布了《旅游绿皮书:2019~2020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
《2019~2020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即“旅游绿皮书”No.18),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组织编撰的第十八本旅游发展年度报告。全书围绕“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这一主题,通过两篇主报告和近20篇专题报告,对2019~2020年中国旅游发展进行了透视和前瞻,同时设立“特别专题:疫情下的中国旅游业”板块。
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降至十年来最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并引发全球旅游增速放缓。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之年。全面深化改革步伐加快,一系列积极因素被充分调动,为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与此同时,旅游更加广泛和深入地融入并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旅游供需完善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旅游消费提升对消费提质扩容做出了积极贡献;旅游成为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实现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旅游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扮演重要角色;乡村振兴、精准脱贫中旅游发挥积极作用;旅游绿色化发展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和旅游融合更加全面和深入;全域旅游开展了系列创新探索。2020年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制定之年。面对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应加强旅游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并着力解决入境旅游、景区建设、旅游投资等制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老问题。
2019年,我国旅游发展高潮迭起,热点频出。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的梳理和提炼,该年度中国旅游十大热点为:国家公园建设制度化体系化;新时代红色旅游绽放新光芒;全域旅游首批示范区验收通过;夜游活动丰富满足多样需求;行业法规出台剑指在线乱象;A级景区摘牌倒逼转型提升;旅游企业跨界发展布局全球;大兴机场启用促进格局变化;南极旅游相关要求更加具体;玻璃栈道叫停带来监管启示。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该书临时增加了“特别专题:疫情下的中国旅游业”板块,从影响评估与应对策略、行业组织、旅游上市公司等多个角度予以分析。
围绕“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这一年度主题,课题组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围绕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文物的活化、长城和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等议题进行深入分析;同时邀请来自世界银行的专家,分享世界银行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投资开发方面的经验。“旅游与区域发展”篇中,来自专业研究机构的学者们对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旅游机遇、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旅游扶贫的中国经验、浙江推进万村景区化建设以发展全域旅游、高铁对长江经济带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的影响等议题进行了分析。“旅游与产业创新”篇中,来自学界和业界的作者围绕科技对旅游的影响、大数据技术在旅游领域的应用、旅游景区二次消费以及住宿业的创新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作为“旅游绿皮书”的传统优势板块,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港澳台旅游等报告则为读者了解相关市场发展提供了翔实数据和系统分析。
此外,“旅游绿皮书”发布了2019年中国旅游发展十大热点问题。
热点一:国家公园建设制度化体系化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国家公园建设进一步制度化和体系化,对于我国珍贵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国家公园建设方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入实施阶段,我国国家公园体系初步完成主体架构搭建。
热点二:新时代红色旅游绽放新光芒
近年来,红色旅游逐步增温,热度不断攀升,实现较快发展。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红色旅游深受市场欢迎。红色旅游是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革命文物等红色资源,推出更多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丰富红色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红色旅游的服务质量,是我们继续努力的方向。
热点三:全域旅游首批示范区验收通过
2019年初,“发展全域旅游,壮大旅游产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3月,文化和旅游部制定《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和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3月至7月,文化和旅游部开展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工作;5月,96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入围名单公布;9月,首批71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验收。自2015年全域旅游提出以来,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验收为标志,全域旅游的理念日渐清晰,完善、可操作的工作体系初步形成。
热点四:夜游活动丰富满足多样需求
2019年,从年初的“故宫上元夜”开始,各式各样的景区夜游活动成为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率先推动夜间经济的杭州市,其夜间娱乐、夜间餐饮、夜间文化体验等一系列产品带动了整个区域的夜间经济市场,形成“杭州不夜城”的景象,在拉动旅游经济并促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展方面,成为夜间经济的典范。夜间经济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是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社会形态由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有产物,它既是这一社会发展时期的经济成果体现,也是休闲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热点五:行业法规出台剑指在线乱象
2019年初,有媒体记者通过调查反映,各种网络消费平台基于“越是老顾客,用户黏性和消费惯性越大,对价格的敏感度和比较倾向越低”的判断,采取定价歧视的方法,给老顾客价格更高。针对在线预定平台的问题,文化和旅游部出台了《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整顿价格歧视、虚假预订、不合理低价游、信用监管等。互联网时代,对于数据的应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数据既带来了生产技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对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热点六:A级景区摘牌倒逼转型提升
2019年景区整改提质行动中,全国复核A级旅游景区5000多家,1186家景区受到处理,405家受到取消等级处理。随着经济总体换挡,传统支撑景区行业增长的红利,包括低成本劳动力的红利、市场整体增长的红利、宏观经济高速增长形成的支撑红利,均在逐步减弱甚至消散。而高速增长期给景区行业带来的后遗症仍困扰整个行业,一些景区呈现出投资粗略、运维粗放、服务松懈、产品老化、市场对应不足,甚至过度多元化、过度商业化、过度使用杠杆等问题。在此情形下,景区行业有待通过转型,调整发展模式,提升产品品质,树立核心竞争力。
热点七:旅游企业跨界发展全球布局
2019年,一些知名旅游企业积极向外拓展战略合作关系,或是借助资本向纵深布局。跨国性布局合作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种潮流。全球变局之下,旅游企业的跨国合作和战略并购并未受明显影响,呈现出一些新特征。
热点八:大兴机场启用促进格局变化
2019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大兴国际机场的投运,短期内就连接了全球175个国家和地区的1150个目的地,显著提升了中国与世界、特别是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及地区的通达性。随着大兴机场的投入运营,北京一南一北双枢纽的格局正式形成,增强了北京国际交通枢纽的能力,推动了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的提升发展。此外,大兴机场地跨北京、河北,辐射天津,连接北京中心城区与雄安新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热点九:南极旅游相关要求更加具体
2019年9月10日,自然资源部发布《赴南极长城站开展旅游活动申请指南(试行)》,明确了拟申请赴南极长城站开展旅游企业的开办流程,规范了站区旅游活动,并要求各旅游企业切实加强对赴南极长城站的游客的环保专题教育,切实遵守南极环境保护和动植物保护的相关要求。这是对南极活动中涉及的旅游活动的专项规范和引导,为旅游企业和游客赴南极旅游提供了制度基础。以南极旅游为代表的极地旅游、太空旅游、深海探险、高山探险等极限旅游有望步入新的规范性发展阶段。
热点十:玻璃栈道叫停带来监管启示
2019年,多个景区玻璃栈道被叫停。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各种玻璃栈道、玻璃栈桥、玻璃水滑道已达2300多条。由于偶发事故的警示、潜在风险的隐忧、准入门槛的缺失、评估标准的真空等,越来越多的省份出台了暂停现有项目、清查危险项目、不准新建同类项目等政令,使很多景区谈“玻”色变、望“玻”兴叹。确保公共安全,是旅游景区的底线。“叫停”会避免继续跟进者的投资浪费,也让景区经营者更加感知政府“安全一票否决”的决心。
(参见《旅游绿皮书:2019~2020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p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4月)
(伍策 楠雪)
旅游绿皮书,旅游消费,全域旅游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