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旅游 > 正文
西藏:加速富民兴藏 守护蓝天净土
2020-08-07 09:57:59
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

  【新时代 新实践·育新机开新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治边稳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从战略高度为新形势下西藏工作绘制宏伟蓝图,为西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长治久安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西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围绕发展、稳定、生态三件大事,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改善民生凝聚民心,“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部解决,绝对贫困基本得到消除,基础设施瓶颈实现历史性突破,经济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不断推动党的治藏方略在高原得到成功实践。特别是在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西藏“做最充分准备、向最好处争取”,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克难渡艰,创新发展,奋力描绘出新时代西藏发展新画卷。

  

  关键词:基础建设 富民兴藏 改善民生 绿色发展

  

  逆势而上

  

  夯基础兴产业

  

  “受疫情影响,复工较计划足足晚了一个月!目前施工人员每天都在加班加点,确保项目顺利完工,绝不给西藏发展拖后腿。”中建八局拉萨贡嘎国际机场新建T3航站楼项目经理孙燕日前告诉记者。贡嘎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工地上,挖掘机轰鸣、数十米高的塔吊伸展自如、焊枪喷出金色的火花……一个现代化高原航站楼已具雏形。

  

  贡嘎机场是进入西藏的重要“门户”。目前,贡嘎机场开通航线74条,通达城市47座。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高原机场之一,贡嘎机场2019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450万人次,这使得按照年吞吐量100万人次设计的T1、T2航站楼变得十分拥挤。

  

  “贡嘎机场航站区的改扩建,是西藏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民航西藏区局建设项目管理中心工程部副经理李勇说,地处沿雅鲁藏布江经济带,以航空港为中心成立的空港新区,正成为拉动当地发展的“新引擎”。

  

  在中央关心、全国支援下,西藏着力解决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制约经济发展的交通、能源、电力等历史性瓶颈被一一打破。

  

  经过疫情后的紧张施工,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再传捷报。6月20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的浇筑,重点标志性工程藏木雅鲁藏布江特大桥成功合龙。作为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工程项目、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川藏铁路拉林段目前累计已完成投资270多亿元,全线47座隧道全部贯通,藏木特大桥的成功合龙标志着拉林铁路线下主体工程施工全面完成,有力保障了后续轨道铺设和电气化施工,为2021年通车打下了坚实基础。林芝市委副书记、市长旺堆欣喜地表示:“即将建成的拉林铁路,将加速林芝对接‘一带一路’建设,融入川渝经济圈和大香格里拉旅游圈的进程。”

  

  夯基础兴产业,富民兴藏步伐不断加快。在基础设施日益完备的前提下,旅游业、高原净土产业、特色农牧业等一大批依托资源禀赋的“世界第三极”品牌产业在高原崛起。旅游业,是近年来带动西藏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2019年全自治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01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59.28亿元,旅游业对全区GDP的贡献率达到了35%。

  

  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厅厅长王松平说,面对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西藏多渠道投入7.78亿元资金,全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规范化标准化项目建设,采取“西藏人游西藏”,积极与线上企业合作创新线上旅游推介方式,打造以“田园牧歌”为主的乡村精品旅游,西藏旅游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复苏与增长。

  

  据最新发布的经济运行情况显示,2020年上半年,西藏全区生产总值为838.3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1%,增速居全国首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8%和10.4%。

  

  带着感情

  

  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小事

  

  “过去村民们喝的是井水,现在喝上了自来水,家家户户还通上了暖气、天然气,遇到头痛脑热走几步路就是村社区医院。”拉萨市塔玛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格桑卓嘎说,近几年来,村“两委”班子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努力改善民生的重要指示精神,见证了医疗、养老、住房、教育等一系列民生项目在高原农村的相继落地。

  

  牧民曲措是一个单亲妈妈。为了生计,她每天起早贪黑去工地打工,女儿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她的一块心病。自从浙江援藏干部根据当地实际制定精准帮扶方案,由杭州江干区中小学校结对帮扶那曲色尼区670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后,曲措顿时感觉轻松许多。

  

  藏北那曲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当地乡村学生就学十分困难。为了改变色尼区教育落后局面,浙江省援藏干部经多方筹措,投资9000万元建设色尼区二中杭嘉中学。这是浙江省“十三五”援藏规划中最大单体项目。在援藏干部的努力下,计划外筹集捐赠的价值560万元的图书和书架,给16所中小学校和部分幼儿园建立了爱心图书室,三家杭州企业和一所中学捐资打井,让三所乡镇学校的孩子喝上“思源井”井水。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西藏聚焦改善民生的焦点之一。2020年,西藏安排教育事业费212.4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教育“三包”经费标准再次提高至年生均4200元,继续实施高校学生资助及基层就业代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高等教育免费政策。今年还安排11.4亿元专项资金,推进高海拔学校供暖工程实施,支持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

  

  多年来,西藏把本级财政收入的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每年办好利民惠民“十件实事”,集中力量办成了一批批实事好事,把党的关怀送到了各族群众的心坎上。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搞几个大手笔、弄几个大项目,而是必须带着感情,办好每一件群众牵肠挂肚的小事,切实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曾被称为“高原孤岛”的墨脱,被险峻的喜马拉雅山脉包围。千百年来,这里的居民只能借助藤桥和溜索出行。墨脱县德兴乡党委副书记白玛曲珍清楚地记得,10岁那年第一次走出墨脱去林芝市区上学,父亲陪着她足足走了5天5夜,“现在,墨脱县不仅交通得到了极大改善,村民也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房子,享受看病全免、15年免费教育、生态岗位等优惠政策,借助亚热带气候优势,茶业、旅游业等支柱产业欣欣向荣”。

  

  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西藏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20年,西藏重点聚焦打好三大攻坚战、支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在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为西藏人民发放一个个大“红包”,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护生态守底线

  

  建设幸福美好家园

  

  在山南市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内,身披新绿的树苗、含苞待放的花卉、蓄势生长的青草;一块块草方格整齐有序地在沙堆排列着,喷灌设备正忙于喷洒,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从小在这里长大,过去每到多风季节,这里就风沙四起,年轻人总想往外跑,如今政府在这里组织种草,在家周围种树,家乡变得越来越美丽了。”正在快速分苗的曲珍,原是山南市扎囊县阿扎乡的农民,如今她来到西藏藏草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植物分苗扩繁温室上班。“能为家乡的生态环境建设出力,我感到很高兴。”

  

  澎湃奔涌的雅江行至中游,地势变缓,裹挟而来的泥沙大量沉积。丰水期过后,水位下降,泥沙裸露。在其他地方这也许不是问题,偏偏这里风很大。“吹到农田里、道路上,形成了很多移动沙丘。”山南市林业局副局长尼玛次仁回忆当年的景象。在村民的记忆中,“衣服根本没法晾出去”,“因为是土路,风沙吹得太大会把路堵了,无法通车”。

  

  经过40年持续造林治沙,昔日风沙成灾的雅江两岸,如今已是杨柳青青、绿树成荫,一道长160多公里、宽1.8公里的“绿色长廊”崛起在雅江山南段,成为一道亮丽风景。不仅如此,生态建设还给当地带来了现实的经济社会效益。贡嘎机场年灾害性风沙天气由过去的60多天降低到目前的10多天,过去沙害严重的地区粮食产量增加了近一倍。

  

  “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为西藏生态环境保驾护航。”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厅长罗杰介绍,截至2019年,西藏已累计投入117亿元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先后颁布实施了60多部地方性法规,为高原生态保护提供法治保障。

  

  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西藏各族群众在建设美丽幸福家园的同时,正享受到生态保护释放出的红利。2019年,西藏落实生态岗位66万多个,落实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各类奖补资金97.7亿元,通过参与造林绿化、防沙治沙等生态工程建设,每年有10多万农牧民群众人均增收3000多元,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吃上了“生态饭”。


责任编辑:任雅馨

净土

振兴

民生

旅游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