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旅游 > 正文
福建长汀:生态美带来百姓富
2020-08-14 09:28:00
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

  走进福建长汀地界,只见山头树木郁郁葱葱,村中新房错落有致,河中溪水清澈,沿路有小桥亭榭。小城韵味优雅,村庄风光迷人。

  

  福建长汀,史称汀州,曾是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长征出发地之一,素有“红色小上海”之称。长汀县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工作期间,曾5次来到长汀县指导生态文明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经过多年的持续奋斗,今天的长汀已实现了从全国水土流失重灾区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历史性跨越,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生态美的基础上,长汀又开拓出一条条百姓致富之路。

  

  “难坑”变花园

  

  南坑村,天蓝、水绿、山青,生态优美,乡村旅游红红火火。休闲观光、果园采摘、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村民的收入逐渐提高。

  

  “20多年前的南坑可不是这个样子,水土流失严重,‘山光、水浊、地瘦、人穷’是南坑的真实写照,老百姓都把这里叫‘难坑’,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讨生活去了。”南坑村党支部书记沈腾香说。

  

  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在福建省大力推动下,一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攻坚战在长汀打响,也给“难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昔日光秃秃的南坑村,如今成了“闽西银杏第一村”;过去山头林草覆盖率仅为20%,如今覆盖率达97.8%。

  

  “生态改善后,我们不等不靠,先发动村民把自己能做好的事做好。”沈腾香如数家珍。村里的猪圈都拆除了,养殖户到山上集中养殖,配套严格的环保设施;聘请了保洁员,专门收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小河也有了河长,河道垃圾都能够及时清理干净。

  

  如今南坑村风景秀丽,村道整洁,花果飘香,溪水清澈,不时可见垂钓、嬉戏的游客。20年前种植的银杏树,枝繁叶茂,蔚然挺拔,斜阳下片片金黄的树叶如蝴蝶飞舞。

  

  据介绍,长汀生态景区年均吸引游客100多万人次。

  

  “生态鸡”飞出山窝窝

  

  俗话说,“没吃河田鸡,不算到长汀。”据民间传说,早在唐开元年间,河田鸡就被选送到长安,列为斗鸡之一,明朝时期被誉为斗鸡之雄。

  

  近现代以来,河田鸡多次在农产品博览会中获得金奖,是《中国家禽品种志》收录的全国8个肉鸡地方品种之一,也是福建省被收入的唯一鸡种,拥有“福建省名牌农产品”等多项殊荣。

  

  今年4月29日早,长汀县羊牯乡热闹非凡,一阵阵鸡鸣清脆悦耳,一只只鸡苗活蹦乱跳,一个个贫困户笑逐颜开。羊牯乡正在举行河田鸡养殖激励性扶贫项目鸡苗发放仪式。近年来,长汀县把河田鸡产业作为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来抓,建标准、创品牌、强带动,着力做大做强河田鸡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和贫困户脱贫致富。不少当地百姓走上了从养鸡过年到养鸡致富的小康之路。

  

  蓝晓红是河田镇家喻户晓的养鸡能手。2006年,蓝晓红承包了300亩的荒山开办起兰秀种鸡场,用以养殖河田鸡,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如今已是河田镇最大的河田鸡养殖场。

  

  “我希望把鸡场建成花园式鸡场。”这是蓝晓红一直以来的希冀。在蓝晓红居住的楼房百米开外就是鸡舍,放眼看去都是绿色覆盖的山头。蓝晓红坚信,环境好了,鸡自然也健康,品质就更好。

  

  如今,蓝晓红已经成了河田鸡鸡苗的主要供应商,吸引越来越多的养殖户主动加入河田鸡优质优价的队伍中来。

  

  据了解,去年,长汀县出栏河田鸡901万羽,实现总产值6.3亿元,促进农民增加收入9000多万元,年出栏数在福建省各地方品种鸡中排名第一。

  

  不砍树也能靠山致富

  

  灵芝在树荫下破土而出,兰花在山坡树林里长势良好……长汀县的林下种植场景令人称奇,这是老区农民“不砍树也能靠山致富”的绿色发展“新长征”实践。

  

  “20多年前,山都是光秃秃的,根本不敢想象能够发展林下经济。这些年来,生态环境一年比一年好,这是敢于把几百万元积蓄投入到生态产业的底气。”指着远处郁郁葱葱的山头和稻田里翻飞的白鹭,曾宪富满怀信心。

  

  毕业于知名高校的曾宪富2017年放弃高薪工作,回到家乡窑下村发展林下经济。曾宪富承包了1820亩山林,种植了480多亩黄花远志,成立了晨露种养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3年时间过去了,黄花远志的亩产值达到了1100多元,带动了17个村119户贫困户种植,合作社的社员更是遍及周边乡镇。

  

  长汀县把林下经济产业作为林业结构调整林业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优质的森林生态环境,采取整村推进、合作社+基地+农户、示范带动等措施,有力帮助了村民致富、贫困户脱贫。

  

  “我们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生态扶贫的突破口,如今绿色产业已成为县里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引擎。”长汀县扶贫办主任林先水说。

  

  在四都镇上蕉村,林下种植三叶青和灵芝有2000多亩,贫困户户均增收3万多元;在四都镇元仕花卉专业合作社,林下种植的“平民兰”每亩可给种植户带来近3万元收入。目前,长汀县已形成以林菌、林药、林花、林下产品采集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产业,建成21个林下经济特色示范基地。

  

  2012年以来,长汀县林下经济经营面积171.31万亩,参与林农2.13万户,年产值28.64亿元。

  

    光明日报记者 马跃华 张亚雄 高建进 张斐晔

 

   


责任编辑:任雅馨

生态

旅游

环保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