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西公布了最新一批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市和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桂林市、钦州市获得第三批“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市”称号,桂林市全州县、桂林市临桂区、柳州市柳北区、钦州市浦北县、南宁市武鸣区等5个县(市、区)获得第四批“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
上述七地自开展创建工作以来,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资金投入,狠抓各项工作落实,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共建共管共享全域旅游发展环境等全域旅游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域旅游”创建取得了“全域效益”。
城旅融合 共建共享
今年6月26日,总规划面积3907亩、投资160亿元的桂林融创国际旅游度假区正式开业。该项目位于桂林—阳朔黄金旅游带上,通过集成多元业态组合和“山水+文旅”的创新模式,为游客带来“世界级乐园”的全新体验。桂林市委书记周家斌表示:“世界级旅游城市应该要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吸引力,要有沟通世界的交通网络,有特色而包容的城市文化,有较高的游客满意度,有高位稳定的旅游产业景气。”他道出了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出发点——坚持高起点规划引领,加快塑造“山、水、城、文”融为一体的城市格局和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努力建设高品质城市。
与桂林一样,将旅游业发展融入整个行政区域发展通盘考虑,是广西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的一大特色。城旅融合发展,让旅游成为城市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推进器。
柳空文创园 柳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柳北区是柳州市的老工业区,近年来,柳北区通过大力发展旅游装备制造基地、柳空文创园、紫荆花书院等文旅融合新业态,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创新之路。为了向具有深厚工业文化的生态新城蜕变,柳北区通过厅、市、区三级联动,建设了中国——东盟(柳州)旅游装备制造产业园,依托传统工业基础优势和旅游发展需求大力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这一举措充分展现了柳北工业老城区文旅发展的“新面貌、新业态、新产业”,为工业城市与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范本。
浦北县则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核心,推动农旅深度融合,打造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互动、互融、互促的“浦北样板”。该县通过落实作美田园、扮靓乡村、丰富业态、优化治理等举措,以乡村旅游助推村集体经济,切实让农民共享全域旅游发展的红利。
全州县建立“县、乡、村、企业”四级联创机制,强化文化和旅游部门的综合协调功能,构建与市场监管、公安、工商等多部门联合的执法机制,形成全县通力配合的工作合力。
产业融合 协调发展
在开展全域旅游创建过程中,各创建单位以“旅游+”和“+旅游”为抓手,充分融合文化、农业、党建、体育、康养、特色小镇等要素产业,连点成线、织线成网,构建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
4月14日,2021年中国壮乡·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举办。为了打造永不落幕的壮族三月三,武鸣区以歌圩带动模式推动“文化+旅游”发展,2021年武鸣“壮族三月三”接待游客量19万人次,旅游总消费254万元。
近年来,武鸣区发挥旅游业带一产、强二产、优三产的优势,以“旅游+”为路径发展文化旅游、农业旅游、特色小镇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走出了一条“以三月三歌圩文化为品牌,以都市休闲度假、山地森林康养和乡村振兴示范为内容”的“1+3”全域旅游发展之路。
7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人民政府、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在南宁签署合作共建北部湾滨海休闲中心城市框架协议,这无疑为钦州的全域旅游发展再添一把火。钦州市委书记许永锞表示,钦州要以获评“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市”为契机,围绕打造“江海宜居城”,推动钦州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农文旅”项目落实厅市合作各项重点工作,加快推动北部湾滨海休闲中心城市建设。
近年来,钦州市大力招商,引进了总投资约520亿元的一批文化和旅游项目,充分利用文化、体育、农业、林业、水利、海洋等资源,在品牌创建、节庆活动和脱贫攻坚中体现融合发展,成功创建了国家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森林人家等一批品牌,推出了11条特色旅游线路及8条红色旅游线路,打造了千年坭兴陶古龙窑火祭仪式、钦州蚝情节、2018年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钦州公开赛等品牌子节庆和赛事,A级景区、星级乡村旅游区、星级农家乐遍布城乡,有效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增加了农民就业与收入。
桂林市大力实施“+旅游”战略,推进交通运输、农业、工业、体育、健康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印象•刘三姐》、王城东巷·逍遥楼文化休闲旅游街区、三千漓山水人文度假区、全州大碧头国际旅游度假区、桂林千古情、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等文化和旅游精品获得市场青睐。
创新实践 亮点频现
在开展全域旅游创建过程中,广西各地因地制宜,深挖特色、敢想敢试,为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探索了许多新举措,形成许多好的经验和机制。
旅游要发展,用地必须保障。桂林市率先在全国实施了旅游产业用地改革,制定了旅游产业用地的“31条”政策措施。临桂区作为改革试点核心区,探索了旅游用地分类管理、农村集体参与旅游开发等方面的经验,形成了“临桂经验”。2015年底出台的《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就吸纳了桂林及临桂改革试点中的经验。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已同意将“31条”在全区20多个特色旅游名县和创建县中推广运用。
发展旅游必须有资源支撑,全州县走出了一条以“红色+”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路子。该县以建设国家长征文化公园为契机,乘“湘江战役”东风,全面促进“红色+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实现了红色旅游、红色培训、红色研学等融合业态全域发展,让以往不温不火的全州旅游业迎来“井喷式”发展,接待游客数量从2017年的92万人次跃升至2019年的758万人次。
旅游市场监管方面,各地也有创新动作。武鸣区建立健全全域旅游“1+3+N+1”(1指党委政府,3指文旅、综合执法、市场监管,N指其他创域成员单位,1指创域办)综合管理体制,实现了全城区各级各部门共同抓旅游的新格局。
浦北县将全域旅游创建与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工作相结合,创新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育了文明乡风、淳朴民风,提升了游客满意度,成为独具浦北特色的旅游元素。
柳北区创新提出“三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指挥部和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六大工作机制齐头并进”的“3116”工作法,推动城中村改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多项举措形成柳北城旅融合共建共享模式。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全域旅游促进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指导各创建单位开拓创新,突出特色,优化服务,围绕促融合、创精品、优环境、增活力、拓市场,扎实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工作,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总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广西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