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旅游 > 正文
在保护与活化中更好传承
2021-08-11 10:14:28
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者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向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致贺信时指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是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有世界遗产56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8项,在坚持保护基础上,我国大力推动传承好、利用好世界文化遗产,推进遗产保护与旅游业等结合,取得了遗产保护利用的多重效益,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贡献。即日起,本报将陆续推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实践系列报道,呈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中国方案”。


在福州举行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截至目前,我国拥有世界遗产56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8项。

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近年来,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不断推进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科学处理遗产保护与发展旅游的关系,让世界文化遗产在保护、活化中更好传承。

坚持保护优先

各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坚持把保护放在首位,从地方发展规划、现代科技应用等方面不断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积累了有益经验。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申遗成功,是福建泉州多年来坚持“规划先行、保护优先”理念、不断实践的成果。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市整体发展战略,先后制定《泉州市古城保护整治规划》《泉州系列遗产管理规划》《泉州系列遗产保护专项规划》等,让泉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有章可循。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期间,长城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示范案例。长城保护管理实践为各国开展巨型线性文化遗产和系列遗产保护贡献了卓有成效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会同长城沿线地方政府建立了以《长城保护条例》为主体、地方专项法规为支撑的法律体系;强化顶层设计,建立“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制度”,提出原状保护的总体策略和保养维护、局部抢险、严控修复的工作方针;发布《中国长城保护报告》,重新审视长城价值,挖掘提炼长城精神,增强全社会的长城保护意识。沿线地区不断加强长城保护力度,如,北京市今年在长城昌平段使用无人机做保护探测;《河北省长城保护条例》今年6月1日起施行,为解决长城保护工作中的短板和弱项提供有力法律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科技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重庆市大足石刻大力实施数字化工程,实现对遗产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目前,大足石刻已建成覆盖30多处重要石刻的安全技术防范中心;利用现代监测和信息技术,建成了具有动态监测和信息化管理功能的监测预警系统,涵盖气象、微环境、岩体稳定性等实时监测数据,以及消防监测系统等18类70项监测内容。

推动遗产活化

随着数字化技术日臻成熟,世界文化遗产展示利用的途径日趋丰富,线上展陈、云游、沉浸式体验等形式成为遗产活化的重要方式,有效扩大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传播范围、提升了游客参观体验。

打开“云长城河北”小程序(可阅读长城数字云平台),可鸟瞰秦皇岛山海关古长城、承德金山岭长城、张家口大境门、长城崇礼段风光,了解长城缘起以及有关的军事知识、历史人物、非遗等,还可查看长城河北段游览攻略。该小程序于7月底上线,设置了观长城、读长城、游长城等多个板块,旨在通过一部手机实现云“游”长城、览“观”古今、品“读”文化、智“游”雄关,让大众随时随地感受长城的雄伟壮丽和文化魅力。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平台二期工程将提升优化应用展示功能,开发建设长城慢直播系统,实现5G高清24小时实况直播,丰富完善已有三维数据展示,提升全景漫游体验,更好地满足公众线上线下观览体验需求。

借助裸眼3D技术,5分钟穿越运河17城,在5G+VR720度全景视角下欣赏扬州瘦西湖美景,通过千亿像素高清画面“云游”苏州山塘街……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于今年6月建成开放,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结合是其中一大亮点。该博物馆馆长郑晶介绍,博物馆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将5G、VR等引入古老运河,给公众带来全新体验,让人们更好地感受运河文化,深受游客欢迎。

近年来,重庆市大足石刻研究院持续推进数字博物馆建设。该研究院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强化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应用,加强智慧博物馆和智慧景区建设,建成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大足石刻数字展示中心,开发大足石刻数字影视、数字雕塑、数字文创产品等,推出一批高品质数字化成果。

合理开发利用

世界文化遗产旅游持续火热,在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人们保护文化遗产意识、促进社会共享文化遗产价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处理好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是各世界文化遗产地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对此,各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让文化遗产在守得住、传承好的前提下,发挥更多带动作用。

国家5A级景区福建土楼永定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近年来,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为工作方针,坚持规划先行,在切实做好世界文化遗产土楼保护前提下,把旅游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促和谐”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擦亮“世遗土楼”这一金字招牌。

福建省客家土楼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开梅介绍,土楼永定景区注重处理好土楼保护、旅游发展、景区乡镇及村民利益诉求间的关系,合理分配景区门票收入,将每年约8%的门票收入分给村民,增加群众收益。在景区带动下,当地群众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山西省平遥古城集保护区、景区、社区“三区合一”,城内至今仍有两万余名居民生活。平遥古城始终秉承“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开发中利用、在利用中开发”的理念,坚持修旧如故、以存其真,最大限度地保护传统民居。“平遥古城将继续加快实施古城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编制并实施文物保护专项规划、古城消防规划,持续推进数字化保护项目建设,将古城打造成晋商文化的核心、城市古建筑的艺术博览园、明清古城的活态样板区。”平遥县文化和旅游局副主任科员杨丽说。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文物保护研究科副科长宝力格介绍,当地依托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优势,围绕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这一核心,打造北部浑善达克沙地旅游区和南部金莲川草原旅游区,推动遗址所在地正蓝旗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在做好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提下,将文化遗产资源与旅游结合,有利于对文化遗产内容进行生动呈现和阐释、提升公众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及保护意识。在这一过程中,需统筹好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在实践中让两者协调融合、共同发展。”

(采访组成员:邰子君 吴健芳 陈潜 任英文 王文华 杨竣杰 统稿:崔哲)


责任编辑:王陶然

传承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