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旅游 > 正文
江西宜黄:寻访棠阴古镇
2022-03-02 09:28:16
文章来源
江西晨报

图为棠阴古镇的老建筑

在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境内,有一座棠阴古镇,自古因水而兴,塑造出独属于这片土地的血脉与风骨。棠阴古镇坐落在宜水河畔,旧时此地盛产夏布,质量上乘,远销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各国。极盛时期“五里长街,商店栉比;十里河埠,商船云集”,因而留下了“烟囱三万六,人口十万众”和“小小宜黄县,大大棠阴镇”的说法,足以让人遥想其当年的繁华盛景。

古镇始建于北宋

2月的一个清晨,当棠阴古镇还未“苏醒”,古镇一角便开始充盈豆浆的香气,为这里带来了第一缕烟火气。随着柔和的阳光从道旁古建的亮瓦上铺泻而下,行色匆匆的人们开始穿梭在光影之间,静谧的小镇渐渐热闹起来。

记者从宜黄县文化馆了解到,棠阴古镇始建于北宋年间,原名陂坪。当时临川一位名叫吴竦的居士来到陂坪游玩,见此处山清水秀,风光怡人,认为这是一处宝地,便于北宋天圣九年(1031年)携夫人邹氏来此肇基,并亲手栽种甘棠树于村庄西南通道两旁,祈愿子孙满堂、开枝散叶。数年后,吴竦所植甘棠树葱茏挺拔,茂然成荫,其子孙亦兴旺发达。

后人不忘吴竦亲植甘棠的宏愿,取“甘棠茂荫”之意,改陂坪为棠荫,后又改称棠阴。至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因商业隆盛,棠阴成为江南通商贸易中心地之一,并开始获称“棠阴镇”。

古镇临河水运发达

有着近千年历史的棠阴古镇在清乾隆年间(1736—1796年)达到鼎盛。这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无关系,因古镇位于宜水中游,具有适合经贸的水利优势。

据宜黄县文化馆副馆长吴燕敏介绍,棠阴古镇距离宜黄县城约13公里,有宜河相通,宜河恰好从古镇旁流过。这条河道在数百年前较为宽阔且水流量大,可供货运船只通行。

商贸的盛行带动了棠阴古镇的商业发展,大大小小的商铺逐渐兴建起来,最终形成了一条颇具名气的商业街市,并成为古镇的商贸中心区。“五里长街,商店栉比;十里河埠,商船云集;三万六千烟火,九岭十三巷”便是其繁华景象的真实写照。“说九岭是因为古镇境内山岭众多,九只是虚词,并非真的有九座山岭,但十三巷是真实存在的,明清时期十三巷还成了吴氏、罗氏、符氏三大望族的聚居地。”世代居住于此的老人吴成介绍说。

百余织布坊星罗棋布

棠阴古镇的成名,离不开其临水而居的地势,更离不开夏布这一“推手”。所谓夏布,是以苎麻为原料,经多道工序编织而成的布料,常用于制作夏季衣物,故俗称“夏布”“夏物”。

江西作家彭文斌为创作《〈牡丹亭〉首演地:夏布远,温度存》一文,曾专门前往棠阴古镇了解当地的夏布文化历史,据其介绍,江西所产的苎麻布为中国古代服饰面料中的“佼佼者”,唐宋时期便列为贡品。赣东以宜黄县为最,其夏布细而光洁,而宜黄的夏布织造又首推棠阴。棠阴夏布始于明中叶,一名吴姓本地商人在汉口经商时见夏布盛销,便动了念头,组织一班人前往产地学习技艺,而后回到故里办起了织布坊。

发展至清乾隆年间,棠阴成为江南三处最负盛名的夏布生产、经销集散地之一,镇上设有织布坊100余家、漂染坊20余家,年产量高达数十万匹,其产品畅销于国内外多地。夏布行随之在当地兴起,其中以“同和夏布行”的规模最大。山西、湖北武汉等地商贾专门在古镇设立会馆,以便收购夏布。夏布使得棠阴华丽转身为闻名遐迩的集镇,鼎盛时有3.6万户人家,人口达12万之多,因而诞生了“小小宜黄县,大大棠阴镇”之说。

据棠阴镇人民政府办公室张晓涛介绍,夏布经济的飞速发展为棠阴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当地民风淳朴,尊师重教,“捡漏趁晴天,读书趁少年”,百姓“乐读书而好文辞”,故书院林立,贤能辈出。北宋王安石的启蒙恩师杜子野常在此著书立说;大戏剧家汤显祖的惊世之作“临川四梦”在棠阴初演,而后闻名于世。

特殊河水让夏布闻名于世

数百年来,优质的棠阴夏布因“轻薄如蝉翼、白如宣纸”而久负盛名,国内商界还曾流传“药不过樟树不全,夏布不到棠阴不白”之说。这是因为当地不仅能织出800~1200筘的精、细、光、滑、软的夏布,还是明清时期国内进行夏布漂染深加工的唯一地点。

当地六旬老人易国强曾经学习过夏布制作技艺,他告诉记者:“棠阴地处宜水中游,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宜大量种植苎麻,并且这一带水流平缓,遍布鹅卵石,清澈如镜,硫磺含量极其丰富,极具漂白效果。凡经此河水漂洗的夏布无不‘洁白如银,轻柔胜丝’。”因此当地夏布赢得了“夏布不到棠阴不白”“棠阴夏布胜杭纺”等美誉。

谈及夏布的制作流程,易国强兴致勃勃地介绍了起来:“蒸布、沦布、酱漂、打碾、水漂、过酱、脱水、漂晒……”关于棠阴夏布深加工的13道工序,他早已烂熟于心。在他的记忆中,当地每年端午过后,南自清浦(现棠阴镇雷湾村渣堡)、北至棠阴镇解放村索湖的长达16里的河面、河滩,夏布接踵覆盖,好像皑皑白雪,更似银丝涌动,蔚为壮观。

错落古建雕梁画栋

除了举世闻名的夏布,棠阴古镇还存有很多兴建于明清两代的古建筑。其中颇具代表性的古建筑有“八府君祠”“承恩坊”“迎恩塔”“罗氏宗祠”“日字塘”等。如今走进棠阴古镇,从那雕龙镌凤、错落有致的古建群中,依然能感受到古镇当年的兴盛,也能从中领略精美古建的独特艺术魅力。

图为棠阴古镇的老建筑

记者了解到,棠阴是宜黄县境内拥有明清建筑数量最多、建筑风格最为独特的古镇。镇中至今完整保留着多处古建,其中“夏布古会馆”是明代建筑,深60多米、宽30米,馆中有三厅、两厢,原设有收购夏布的客房、办公房和仓库共数十间;“八府君祠”也是明代建筑,为吴氏宗祠,中堂的古戏台有40多平方米,大柱需2人以上才能合抱,大厅有200多平方米,前有600平方米鹅卵石铺就的大天井,靠中堂有两口方井,左右两厢有长廊,内有数十间地板房,主厅两边还有数十间,前门板楼有10多间房面对着古街,规模宏大为江南地区少见。

吴成告诉记者,古镇中还有一处特色古建筑群,屋脊飞龙走凤,屋檐镶金镂银,名为“观裳坊”,“至今还流传着一首童谣,‘女儿女儿你莫哭,嫁到观裳坊就是你的花花屋,金打梁,银打柱,锡打的竹篙晒衣服’,可想而知,这观裳坊在当年是何等富丽堂皇。”


责任编辑:林林

江西宜黄

寻访

棠阴古镇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