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个景观带 串起不同文化区
坐世界最长火车,穿越瑞士“四季”
10月29日,世界最长客运列车在瑞士开始运行。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任寒飞 如玥】日前,瑞士一家铁路公司创造了世界最长客运列车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引发全球广泛关注。这趟列车由100节车厢组成,总长度达1.91公里,共有4450个座位。实际上,这列火车称得上是一个“车队”,它由25列各有4个车厢的动车组成。这列世界最长火车需要28人一起工作才能开动起来,包括7名司机和21名技术人员,首次行驶里程约25公里,海拔高度从1788米降到999米。此线路全程128公里,共穿过22条隧道和48座桥梁。瑞士为什么要运行这么长的火车?在如此复杂曲折的铁路线上,尤其是在窄轨铁路上,如何实现?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在所有欧洲国家中,瑞士有“铁轨上的国家”称号,瑞士人搭乘火车的频率以及总里程数都当之无愧是“冠军”,所以瑞士经常能在铁路交通方面创造世界第一。
铺设专门的电话线
据悉,雷蒂亚铁路公司此次运行这趟最长列车,是因为计划在未来旅游高峰时段在部分线路使用超长列车,然后在枢纽站中转时,车体脱开分流而不需要乘客转车。比如从兰德夸特到克洛斯特斯后,列车分体,一部分车厢奔赴达沃斯,另一部分可以直奔度假胜地圣莫里茨。
在10月29日,这列火车的最高时速为每小时35公里,相较其超长的长度和所行驶的路线,已经算很快了。为确保安全,铁路公司为了这次46分钟的行车进行了长达数月的筹备,务求把各项安全措施做到家。首先,最重要的安全保障就是7名火车司机必须配合默契、动作一致。就像冬奥会上沿着冰道速降的四人钢架雪车,如果制动不同时或发力方向不一致,就容易造成摇摆导致翻车。
其次,调度指挥尤其重要。在崎岖的山中无线电信号很差,又长又多的隧道让通信更困难。为此,铁路公司专门在整个车体铺设了一条电话线,确保车内通讯无碍。此外,为了保证车体前后能同步制动,近2公里的“车队”共用一条电气回路。
蜿蜒犹如“贪吃蛇”
列车运行的线路是瑞士著名的阿尔布拉——贝尔尼纳铁路线,这是一条窄轨铁路线,铁轨宽度只有1米。列车从普雷达出发,最终到达阿尔瓦诺伊。沿途经过多个景观带,白色的雪山、绿色的原野和色彩斑斓的树林,配上运行中的红色列车,构成一幅迷人的秋天画卷。铁路沿线还串起3个语言区和多种不同特色的文化。在2008年,这条线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遗产。
途中经过的两座铁路高架桥是此行的亮点。一座是弧线形的兰德瓦瑟高架桥,这座桥是各大旅游杂志封面的常客,也是全球铁路迷的必访打卡地。这座跨越兰德瓦瑟山谷的65米高铁路桥呈弧线形,桥的一端是峭壁上的隧道口。长长的列车从洞中钻出时,仿佛一把从群山中刺出的圆月弯刀。另一座是布鲁西奥高架桥,这座桥像城市中的公路立交桥,车辆从桥上盘桓一整圈后继续向前走,但不同的是这座桥上走的是火车。特别是当近2公里长的列车盘桥而过时,像是车体自身打了一个绳扣,这种独特的体验非得是如此的桥和这样的长车碰到一起才能出现的奇景。一路上,红色的列车不断在“凹造型”,随着高度下降,一会儿是一字长蛇,一会儿变成S形,一会儿又拧成麻花首尾相顾……确实像是快要通关时的贪吃蛇。
坐“夜火车”出国成趋势
瑞士可算是全世界铁路网最密集的国家之一,在其4.1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密布着5300公里长的铁路线,而瑞士60%的国土面积是山地,穿山越岭的路线非常多。瑞士人最主要的出行方式就是坐火车,每天约有125万人乘坐轨道车辆出行,占该国人口的1/6,在瑞士国内自驾反而显得很奇怪。
瑞士的火车有几大特点,一些做法值得借鉴。首先,铁路线四通八达,最偏僻的小镇和乡村也有邮政巴士与火车接驳;其次,瑞士的火车车次密集、准点率极高,各地的火车普遍以30分钟为间隔,小站也能保证每小时至少有一趟车到达,而伯尔尼、苏黎世、日内瓦等大城市之间每十几分钟就会通一次车;第三,瑞士有着精准无误的列车时刻表,各班火车之间以及与其他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甚至船行时刻都是相互匹配的,换乘时可以做到“无缝衔接”;第四,几乎所有火车站都建在城镇的中心位置,乘坐火车通勤和旅行非常便捷;第五,瑞士的火车使用电力驱动,空气和噪声污染极小;最后,瑞士的火车很人性化,通过平板和扶手等设计方便残疾人、老年人和儿童乘车,每列火车都有为户外活动者放置自行车、雪橇和滑雪板的专用空间,长途列车还为出行的家庭开辟了亲子和游乐车厢,主要列车线路都会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英语四种官方语言广播报站。
近年,瑞士人对火车出行的需求也发生新的变化。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人们已经开始倡导“环保、可持续和资源节约型旅行”,因此乘客对欧洲跨国通宵列车服务的需求大幅增加。笔者也喜欢乘坐“夜火车”,从伯尔尼、苏黎世或日内瓦出发,一觉醒来就身在阿姆斯特丹、罗马或巴塞罗那,这种穿越时空的感觉非常奇妙。
世界最长火车
穿越
瑞士“四季”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