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旅游 > 正文
沿着千年诗情壮游长安
2024-08-27 10:45:55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长安十二时辰”内吟咏《将进酒》的“李白”本报驻陕西记者秦毅摄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浩瀚瑰丽的唐诗与当时大唐的国都——长安,如同璀璨的星辰与深邃的夜空,相互映衬、交相辉映,共同绘制出一幅壮丽而宏伟的文化历史画卷。


  时至今日,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唐代诗句镶嵌在城市肌理之中,镶嵌在广大游客畅游“文化陕西”的文化自信与豪迈回望中,镶嵌在西安深化文旅融合、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时代进程中。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千年之前,那段缠绵悱恻的帝妃爱情故事,让华清宫在史书上多了一份柔情,也成就了如今陕西文旅融合的典范之作。作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清宫不但拥有飞霜殿、万寿殿、长生殿、环园和禹王殿等标志性建筑,而且以白居易《长恨歌》为蓝本创作的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在位于华清宫内的九龙湖畔演出了19个年头,成为来陕游客必看的精品演出之一。


  记者获悉,截至目前,舞剧《长恨歌》已演出5300余场,累计实现收入超22亿元,1000多万中外游客在当年的历史发生地“亲历”那“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爱情绝唱。


  “天宝承平奈乐何,华清宫殿郁嵯峨。”骊山脚下的华清宫,被诸多诗人写进岁月更迭、古今兴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成当代游客“按诗索骥”的出游向导。


  “您已顺利完成《长恨歌》全文背诵,恭喜获得华清宫景区门票一张。”为让广大游客深切体会中华诗词的无穷魅力,华清宫时常推出背诵《长恨歌》免门票活动。在端午、中秋、国庆等节假日和“中国旅游日”里,在华清宫木华水清门前,每当有人成功背诵出整篇《长恨歌》,现场都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为“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诗意碰撞而喝彩。


  梨园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无数诗人魂萦梦牵。诗仙李白写下“新弦采梨园,古舞娇吴歈”,慨叹乐舞繁盛;诗圣杜甫写下“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追忆梨园荣光。


  1994年1月,在华清宫东区的一处建筑工地上,人们偶然发现了一处古代建筑遗址。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发掘,在1192平方米的面积内,清理出土了部分建筑遗存和大量建筑材料,有院、廊及汤池、烧火坑、水道等遗迹及莲花纹方砖、瓦当等唐代遗物。经考古确定,这里就是唐代华清宫梨园遗迹,是当年唐玄宗与杨贵妃教习梨园弟子演练歌舞的场所。1995年,在遗址上修建了保护建筑并建成唐华清宫梨园遗址博物馆,吸引广大游客参观游览。


  离开华清宫,一路向西,来到西安曲江,移步换景间,千年古都的文化自信在诗意中流淌。西安大唐不夜城内一步一诗的“古诗词路”,大唐芙蓉园内雕琢了“盛唐半壁江山”的唐诗峡,唐风市井街区“长安十二时辰”内邂逅“李白”“白居易”,沉浸式感受唐代人的生活,每天都在把“长安诗梦”精彩呈现。


  在一个并非节假日的夜晚,记者跟随熙熙攘攘的人流,来到与大雁塔、大慈恩寺一墙之隔的“古诗词路”上,来自大唐的诗句千丝万缕般悬挂于树梢上,璀璨夺目,恰如千年宝塔上空的光华星辰。众多汉服爱好者及游客俨然忘记,此时此刻已步入子时,忙于在一步一诗中回溯时空,将最美的自己定格在“诗意长安”中。


  “古诗词路”上,从《终南山》《玉声如乐》到《丽人行》,再从《阳春歌》《守岁》到《慈恩寺上座院》,通过诗词与光影艺术相结合,百余组唐诗灯牌,将“诗词繁星”变为可看、可触、可感的星光,呈现出一条梦回大唐的时光隧道。比如,千年前的“日宫开万仞,月殿耸千寻”描写大慈恩寺清晨怡人的景色,而千年后的大慈恩寺就在游客身侧,一砖一瓦古香古色,与现代光影交相辉映,呈现出古今交融的独特魅力。“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写往日车水马龙的长安繁华,游客在品味诗歌的同时,沉浸式感受古城西安独树一帜的气质。


  “我们旨在让文化情怀永远年轻,随着时代的变迁,优美的诗意可以在每个人的心中凝聚,变成属于一代人的记忆。”“诗意长安”创意团队的工作人员表示,这两条路上悬挂的古诗词,主要从描写千年雁塔、歌咏盛世的大方向进行了选取,有“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得志喜悦,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生动吟诵,也有“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绵绵思念。


  穿过“古诗词路”向北走,大唐不夜城内,“李白”豪迈的吟诗声便飘了过来。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与“李白”对诗互动,已经成了不少市民游客的重要旅游体验。


  诗,是刻在西安城里的文化浪漫。雁塔题名,曲江流饮……在曲江,诗的浪漫无处不在,无数诗篇镌刻于石壁之上,凝固于雕像之间,重现于演艺之中。许多游客因诗而来,甚至主动“踢馆”对诗,让诗情化成穿越千年的长安壮游之旅。


  “西安是一座文化底蕴厚重的城市,并且没有以‘十三朝古都’故步自封,而是通过各种创新手段将这种厚重感融入当代。行走在西安,文化自豪感扑面而来。”来自四川的徐先生说。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馀。”唐太宗李世民曾在诗中这样描绘这座帝王之都。1300余年之后,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不但延续着盛唐气象,而且焕发着新时代的勃勃生机。


  “只要诗在,长安就在。”唐代是诗人辈出的时代,诗歌创作空前繁荣。《全唐诗》浩浩900卷,收录2200多位诗人的近4.9万首唐诗,涉及陕西的诗作就有6000余首。在深化文旅融合之中,在文化自信激荡的豪迈之中,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怀着千年诗情,故地重游,在盛世豪情中壮游古城西安。


责任编辑:林林

千年诗情壮

壮游长安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