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出行 > 正文
巨额补贴低价获客“风口”不能这样抢
2022-08-11 09:50:17
文章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共享单车最近的涨价,在消费者这一端引起了广泛吐槽。消费者抱怨共享单车涨价,其与共享单车自推行伊始实行的先低后高定价策略有关。之所以一开始低价,是因为初创者奉行流量思维,将获客数量指标放在优先追求的位置上,为此不惜以巨额补贴实行低于实际成本的价格揽客策略。


  共享单车最近的涨价,在消费者这一端引起了广泛吐槽,不少人在社交媒体上愤愤不平,抱怨共享单车越来越骑不起了,甚至还有人拿公交车价格与之对比,一时间共享单车俨然成了继茅台雪糕之后的又一“价格刺客”。


  究竟涨到什么程度?美团单车的畅骑卡调整后,7天、30天和90天卡的无折扣价分别为15元,35元和90元,哈啰单车起步价已从每半小时1.5元提升至半小时2元。近期暂未涨价的滴滴青桔单车依然是7日畅骑卡10元、30天畅骑卡25元、90天畅骑卡75元。畅骑卡之外,单次骑行的费用也上涨。如今从市场平均水平看,一小时收费3.5-4元已成普遍现象。如果长时间骑行,其价格的确有可能超过2元的公交车价格,甚至赶超部分地铁线路价格。


  价格是高还是低,不同人有不同的标准。但可以肯定的是,消费者抱怨共享单车涨价,其与共享单车自推行伊始实行的先低后高定价策略有关。之所以一开始低价,是因为初创者奉行流量思维,将获客数量指标放在优先追求的位置上,为此不惜以巨额补贴实行低于实际成本的价格揽客策略。


  在2016年摩拜和ofo相继进入市场时,共享单车最初价格只有0.5元/半小时,这在揽客方面的确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另一方面也培养了消费者的思维定势,错误地以为最初的价格标准就是合理标准。以杭州为例,目前使用1小时哈啰单车需要支付4.5元,与以往相比的确差距较大。这就如同吃甘蔗,先从根吃,会觉得越吃越没味儿。


  共享单车目前行业性的涨价,幅度是否恰当,也许有讨论的余地。但与过去比、与公交地铁比,未必就是合理定价的基准。如同出租车价格高于高铁与飞机一样,单车里程价格高于地铁公交,是因为其“最后一公里”交通的独享性;与自备单车相比,共享单车只是偶然使用一两次,虽然高,也比买车划算。这些原本都是浅显的道理,但问题症结是共享单车低价获客策略把消费者心态扰乱了。


  回顾共享单车的发展历程,风口一来一哄而上,大规模烧钱圈地几乎是各大企业的通用招数,在这个赛道上,广告看谁喧嚣,补贴看谁巨大,交通枢纽处看谁的车堆积如山……完全是一幅内卷的景象,怎样盈利、能否盈利,全然无暇考虑,当然严格来说也不是他们不考虑,只是他们眼睛盯着的是用户的押金。模式全然走斜,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由此被透支。这些互联网企业何以干出如此没有技术含量的行为,原因无它,图的就是流量,盘算的是通过流量打入本地生活。单车只是一个切入口而已。


  但共享经济本身也是流量,若想把它当跳板来实现跳高跳远,必须要让这块跳板牢靠。在商业逻辑尚未厘清、盈利模式尚未建立的时候,一上来就烧钱造势,即便能营造一时的光鲜,但终有营养匮乏、枯萎衰败的终局。不仅单车,在团购、买菜领域也上演了同样的内卷。目前这两个领域都在品尝苦酒。


责任编辑:刘利香

共享单车

巨额补贴

低价获客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