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出行 > 正文
雅万高铁海外登场亮点多
2023-09-11 10:43:42
文章来源
经济日报

    9月7日,随着一列银红涂装、配有印度尼西亚国宝级动物“科莫多龙”纹理图案的雅万高铁动车组上线开行,中国高铁“出海”迎来里程碑时刻。当天,印尼中国高铁公司总裁德维亚那·斯拉梅特·里亚迪确认,雅万高铁即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试运行,并在10月初开始商业运营。这标志着印尼迎来高铁时代,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

  雅万高铁动车组由国铁集团所属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组织,中国中车旗下四方股份公司设计制造。作为中国高铁列车出口国外第一单,雅万高铁动车组的开行,实现了中国高铁列车走出国门的历史性突破。

  雅万高铁是印尼和东南亚第一条高速铁路,也是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构想对接、中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旗舰项目,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建设项目,全线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

  据中车四方股份公司雅万高铁动车组主任设计师张方涛介绍,雅万高铁动车组采用时速350公里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先进成熟技术,适应印尼运行环境和线路条件,融合印尼本土文化设计制造,具有技术先进、安全舒适等特点。

  雅万高铁使用的列车,包括11列用于载客运营的高速动车组和1列用于承担综合检测任务的综合检测列车。这些列车于2022年8月在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下线,通过海运运往印尼。2022年11月,列车在当地开展试验运行,2023年5月,雅万高铁开始联调联试。

  张方涛告诉记者,开行的雅万高铁列车拥有五大技术亮点。

  一是高速度。列车最高运营时速达350公里;二是高智能。列车采用智能感知技术,全车设有2500多个检测点,可对动车组所有关键系统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和诊断。配备地震预警系统,可以自动接收地震警报信息,指导司机或自动采取减速、紧急停车等措施,使行车更安全;三是高环境适应力。列车采用高标准的耐腐蚀设计和先进防护技术,耐盐雾、耐紫外线老化性能更强,能够保持30年寿命周期内结构安全可靠,更好适应印尼高温、高湿、高盐雾的运行环境。设置“高加速”模式,列车启动牵引力提升约45%,爬坡能力更强,可以更自如地应对雅万高铁复杂坡道地形;四是高舒适。动车组车内宽敞、乘坐舒适。针对当地湿热天气,列车空调系统增加辅助除湿功能,可根据运行环境自动调节车内湿度,能够将车厢内温度控制在26℃以下,湿度持续保持在60%以下。车厢座椅均设有符合当地习惯的充电插座,列车还配备了残疾人卫生间、盲文引导标识等无障碍设施和售货柜、咖啡机、微波炉等设备,可为旅客提供良好乘车体验;五是高定制。列车外观和内饰融入了大量印尼本土元素,动车组车体外观呈流线型,采用银、红色涂装。车头前脸和车厢连接处配有由印尼国宝级动物“科莫多龙”纹理抽象的红色多边形图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座椅主色系为灰、红、蓝三色,取自印尼“婆罗浮屠”塔、印尼国旗和海洋;每个座椅均嵌有印尼非物质文化遗产“巴迪克”风格的祥云图案。

  张方涛表示,自己作为车辆技术人员,能在这个“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中留下足迹,心里充满自豪。当天,张方涛也搭乘了上线运行的雅万高铁动车组,以备处置突发应急情况。他说:“我们都知道这个节点意义重大,所以对每一个关键系统部件的状态进行了从内到外的检查,确保车辆零故障上线。”事实上,从去年列车抵达印尼开展编组调试,到今年的联调联试,再到上线运行,张方涛和团队在每个重要阶段都对车辆进行了细致整备。

  作为车辆供应商,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承担了雅万高铁动车组的维保售后保障工作,在印尼当地派驻了多达100余人的团队,包括技术专家和维保售后工作人员,配合用户全力做好动车组运维售后保障,为雅万高铁列车安全可靠运行保驾护航。

  据悉,雅万高铁动车组上线运行后,在9月7日至9月30日期间,将在雅加达哈利姆站至万隆德卡鲁尔站之间,按列车运行图每日安排开行旅客列车8列,沿线市民可预约免费乘车体验。10月初正式售票开始商业运营时,将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旅客列车开行数量,满足沿线民众出行需求。

  雅万高铁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旅游名城万隆,线路全长142.3公里,最高运行时速达350公里,始自雅加达市,途经勿加泗市、勿加泗县、卡拉旺县、普旺加达县、西万隆县、芝马墟市、万隆县,终至万隆市,设有哈利姆、卡拉旺、帕达拉朗、德卡鲁尔4座车站。

  雅万高铁使雅加达至万隆间的旅行时间大幅压缩,两地间最快旅行时间由3.5小时压缩至40分钟,极大改善当地交通条件,便利沿线民众出行,带动商业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将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加速度、提供新动能,对深化中印尼两国务实合作、构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济日报驻雅加达记者陈小方)


责任编辑:腾会言

雅万高铁

海外登场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