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频繁爆雷的这些年
2020-06-04 08:28:52
文章来源
用益信托网

  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四季度末,信托行业风险资产规模为5770.47亿元,较2018年末增加3548.6亿元,增幅159.71%。风险项目数量也有逐步上升的趋势。2019年四季度末,信托业风险项目为1547个,较三季度增加242个,较2018年末增加675个。从环比看,2019年四个季度,风险资产规模的环比增速分别为27.39%、22.74%、32.72%和25.14%,环比增速在四季度有放缓趋势。随着风险的充分暴露,预计信托风险资产规模变化将将趋于平稳,行业整体风险也将逐步从发散进入收敛状态。

  

  2017年之前,信托风险资产率虽有波动,但多数时候维持在0.8%以下,2018年小幅上升至0.98%,2019年末则大幅上升至2.67%。2020年春节之后,不少信托公司产品出现违约,估计今年上半年风险资产率更高。

  

  近两三年来,信托项目爆雷、产品违约、投资人集体维权等事件持续不断,风险甚至严重到整个公司不得不易主改名,重新来过,更有诸多其他信托公司暗雷深埋。

  

  若仔细分析这些信托公司各自走到最终不可收拾之局面的原因,每家都有自身投资失误、管理失职、风控不足等具体情形,但是在此基础之上,我们仍可从中提炼出大量共同点。

  

  比如,这些公司在过去近十年时间中,都曾以“行业黑马”形象现身,经营数据经历了暴涨暴跌的过程;经营策略和思路尤为大胆粗放,敢于接收其他传统机构望而生畏的项目;薪酬激励到位,业务经理收入十分可观等等。

  

  这种行为上的一致性背后逻辑也十分简单,归根到底就是金融的本质,风险越大,收益越高,信托公司正是为了更高的收益才去冒这更高的风险。

  

  不过,作为持牌金融机构,信托本身在业务开展上就受到各类指标、条条框框的监管条款以及例行检查、抽查等监管政策的约束,即使是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正常而言信托公司也断不会明知有朝一日会被拖下泥潭而走上“邪路”,之所以会触碰这些今天看来是高风险的项目,笔者认为,其背后仍是对风险的理解不足以及自身专业管理能力的缺失,简而言之,彼时并未想到有这一日。

  

  在持续关注风险项目和机构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信托公司对于追偿投资款的客户们最常用的一个解释是政策调整、宏观形势变化等,在笔者看来,这是一个本末倒置的解释,金融的本质就是管理风险,政策、宏观环境均是风险的一部分。

  

  但并非到此为止,仍需进一步深究,正常的市场、正常的金融体系下,金融机构理论上会在经营过程中得到锻炼,对风险有起码的认识和管理,“判断失误”的情形可能偶然存在,但严重的、大面积的判断失误则需其他解释。

  

  事实上,这与信托行业本身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及其业务模式相关,在很多人看来,信托就是一个放贷的通道,最值钱的是信托牌照赋予的放贷资质,这种资质在过去经济上升期间,功能又被数倍放大。作为“影子银行”的一部分,对风险的把控建立在信仰背书的基础上,而非专业管理,这种模式决定了信托公司不需过多使用风险管理能力。

  

  另一方面则在于信托牌照的稀缺性,稀缺是支撑价值的一大因素,长期以来,信托公司未有新增,导致信托牌照价值的“刚性”,这种价值刚性亦成为信托公司的一种底气:即使经营失败,无法收拾,还可转手卖给他人,接盘者趋之若鹜。

  

  有信托行业人士对笔者感慨,信托是随着政策释放而诞生的行业,此前数年的飞速发展也在于制度红利,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各类资管主体统一监管标准,这种制度红利也在逐渐消失,信托牌照的价值也在下降,“从上升到饱和,再到衰落,目前已经明显可见在走下坡路的迹象了。”一位信托公司人士对笔者感慨。

  

  从政策和行业的角度,当下谈得更多的是转型,大方向即从被动通道到主动管理。讽刺的是,目前处在水深火热中的XX信托,正是少有的以主动管理类业务为主的信托机构。该公司选择大量名不见经传的小型项目合作投资开发,风险高的,但也是符合逻辑的,毕竟对于一家民营信托机构而言,主动管理这种具有挑战性的模式,实操层面只能从“小项目”入手,大型开发商不太可能让渡管理权,允许别人对项目进行主动管理。理论上也符合信托公司“差异化”发展之路。走到今天的局面,固然有XX信托股东及管理层内部的问题,但同时也更让人深信,主动管理,对信托而言并非一条容易之路。XX信托的“锅”是否要主动管理来背,仍是个大疑问。

  

  信托公司亟须调整当前的业务结构,尽快摆脱对房地产信托的过度依赖,积极开拓财富管理、资产证券化以及普惠金融等业务,在金融行业“to C”转向的进程中抓住机遇,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产品层面,随着信托机构主动管理转型的深入,信托产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通道业务为主的单一信托规模不断减少,而以主动管理为主的集合信托规模不断增加。投向上,房地产信托规模占比将会下降,而工商企业信托、证券投资信托有望回升。

  

  从业务开展的方向上来说,信托公司需要进一步响应国家与监管的号召,将“脱虚向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为信托业务的主要发展方向。从技术上说,信托公司要进一步加强风控核心体系的建设,尤其是在转型期。传统的通道业务对于风控没有太高的要求,或者说更多是流程规章上的要求,而在主动管理更加重要、“脱虚向实”成为主流的情况下,就需要通过建设对项目所涉及的产业、市场的风控能力,来避免主动管理业务的“踩雷”。


责任编辑:左星月

信托

爆雷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京ICP备05049267号

  • 京ICP备050492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