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融资类信托业务再次被推上了封口浪尖。有信息源显示,未报备的融资类信托产品不准再继续开展,业务全部暂停。
针对这一传言,《华夏时报》记者向信托业高层人士进行了核实,他表示的确已经收到融资类信托的相关内容,但并非传言的“一刀切”。对此记者也从多方渠道了解到,应该是部分信托公司收到了压降规模的相关指导文件。
压降规模并非“一刀切”
“我们收到的不是全面停止,只是压降规模。但按照压降规模来看,如果信托公司的此类业务的基数足够大,那和新增叫停其实是一回事,所以可能是一些重点机构的业务受到了影响。”一位信托业内人士表示。
据了解早在年初,各地银保监就向辖区内信托公司传达2020年信托监管要求,按照资管新规过渡期整改要求制定整改计划;整治影子银行乱象,坚决清理非标资金池;压缩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信托融资业务,制定融资类信托压缩计划,同时加大房地产信托业务管理等。
可以说,年初监管对于融资类和金融同业类通道业务部署的压降计划和重点,都在逐步落实推进。
业内人士也证实,窗口指导应该是真的,但各家公司接到的具体内容应该是不一样,可能是根据其具体情况要求一定的比例。
另外记者也注意到,中融信托针对暂停融资类业务的传言进行了声明,其相关人士表示:我司并未收到任何要求暂停融资类业务的监管通知。目前公司业务按照既定战略部署和工作计划有序开展,包括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及时调整投资规模及策略,积极回归信托业务本源,提升主动管理能力。
更好让利实体经济
有业内人士表示,持续压降融资信托可能是为了让金融机构更好让利于实体经济。
6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也表示,要部署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向企业合理让利,助力稳住经济基本。同时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强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和动力。
据了解,融资类信托业务多属于类信贷业务,具有一定“影子银行”特征,作为相对的高成本融资渠道,在宏观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其业务发展也会积累一定的风险。对此,记者也注意到今年以来信托公司频频踩雷的项目也以融资类项目居多。
在“去通道”的监管环境下,融资类信托的余额和占比一直处于逆势增长态势。中国信托业协会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融资类信托余额为6.18万亿元,占比28.97%,较2019年底增加0.35万亿元。
“同业公司收到此类通知,也可能是因为业务增长较快所致。”业内人士表示。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监管的指导可能和最近的风险事件联系并不大,行业近两年一直处于风险清查的阶段,风险暴露自然也会逐渐增加,所以此次的窗口指导应该是监管对于融资类业务的压降态度的进一步明确。”
信托
融资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北街2号11幢206
邮编:100020
京ICP备05049267号
京ICP备0504926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