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司融资类信托要求压降超过400亿元,年底前整改到位。而且,每季度监管还要进行检查。”6月22日,一位华南地区信托公司的人士表示。
2020年以来,坐拥中国资产管理规模第二大的信托业,在监管方面从严规范运作的要求之下,逐渐掀起一场融资类信托压降风暴。
融资类信托被业内封为“非标”大哥,是当前信托业非常重要的业务类型之一,也是信托机构主动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具体来看,此次重点压降的业务一是各类金融机构借助信托通道开展监管套利、规避政策限制的融资类业务;二是信托公司偏离受托人定位,将自身作为“信用中介”,风险实质由信托公司承担,违法违规开展的融资类业务。
6月18日,关于中融信托暂停融资类业务的一则传言惊动整个信托业。从去年的中江信托到今年的安信信托、四川信托,接连曝出的兑付危机,显示信托业风险资产不断上升。
如今,银保监会于近日下发的《关于信托公司风险资产处置相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融资类信托“踩刹车”的监管风向坐实。
融资类业务受管控后,信托从业者们为之紧张,是因为这类业务收入作为行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是当之无愧的利润“发动机”。
截至2020年一季度,信托业资产管理管理规模已经超过21万亿,融资类信托超6万亿。一位华东信托公司人士表示:“融资类信托业务是各大信托公司的主要‘饭碗’之一,头部信托尤其如此,融资类信托业务的压降对于整个行业发展意义深远,意味着信托公司不得不去主动调整转型发展方向。”
谈及对于信托行业的发展转型,中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赤表示:“这些监管规则的显着变化,表明了监管机构正在坚定不移、持续不断地促使信托公司从以利差收入为主的风险型非标债权融资机构,向收费型资产管理机构转变。”
压降风起
6月18日,一则关于中融信托暂停融资类业务的信息在信托业内传播开来:“根据最新消息,会里昨天给各地银监局发了邮件,提出今年不再新增融资类业务规模,截至明天尚未在中信登报备成功的融资类业务疑虑叫停,请大家在交易结构设计时注意,避免设计成融资类业务。委托人是金融机构的,如果底层是标准化产品,归结为投资,底层是非标的,归类为事务管理,类属金融通道,将占用通道额度,今年对通道也有要求。”
当天,中融信托针对市场传闻进行了声明:“我司并未收到任何要求暂停融资类业务的监管通知。目前公司业务按照既定战略部署和工作计划有序开展,包括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及时调整投资规模及策略,积极回归信托业务本源,提升主动管理能力。”
据记者了解,尽管中融信托进行了紧急澄清,但该条信息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当天,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压降融资类业务是今年的工作重点,在年初就已经制定了面向全行业详细的压减计划,不是因为近期某些行业事件引发的,也不是针对特定公司的。如果有具体政策出来,也是靴子落了地。
近日,银保监会下发了《关于信托公司风险资产处置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信托公司压降违法违规严重、投向不合规的融资类信托业务。靴子终于落了地。《通知》明确需要重点压降的:一是金融机构借助信托通道开展监管套利、规避政策限制的融资类业务;二是信托公司偏离受托人定位,将自身作为“信用中介”,风险实质由信托公司承担,违法违规开展融资类业务。
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监管政策不会“一刀切”停止信托公司开展融资类信托业务,而是逐步压缩违规融资类业务规模,促使其优化业务结构,直至信托公司能够依靠本源业务支撑其经营发展。
此外,该负责人表示,《通知》对信托公司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工作目标,重点是要求信托公司加大表内外风险资产的处置和化解工作,其次对压降信托通道业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再次为要求信托公司压降违法违规严重、投向不合规的融资类信托业务。
利润“发动机”降速
据记者了解,从2007年信托业第六次整顿起,截至目前已经超过13年。在此期间,信托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从2007年不到一万亿的规模,如今已经超过20万亿,成为仅次于银行的第二大金融行业。
融资类信托占比总规模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据悉,截至2020年一季度,融资类信托余额为6.18万亿元,占比28.97%。虽然融资类信托占比不到30%,却贡献了行业的主要利润来源。
根据信托业协会披露,从收入结构来看,2020年一季度,信托业务收入为190.59亿元,同比增长13.16%;信托业务收入占比为74.55%;投资收益和利息收入分别为45.16亿元和12.27亿元。另外,据统计,信托业利润总额由2010年的158.76亿元增长到2019年727.05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8.42%,2010-2019年平均人均利润为282.63万元。
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表示,信托公司盈利来源主要包括固有业务和信托业务,其中信托业务收入是信托公司的核心盈利模式。近几年来,集合资金信托业务占比持续增加,其中以信贷为主的融资类信托近几年来增速较快,2019年融资类信托增长速度甚至高于通道业务收缩速度,成为了信托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融资类业务贡献了行业主要利润来源之一的同时,信托机构对信托经理的考核方式一般也与业绩挂钩,多劳多得,一般超额完成的也会获得超额奖金。而且,融资类信托业务报酬率高,大家做融资类业务时动力十足。
不少机构的信托经理的“年薪+奖金”动辄超过百万令不少金融从业者羡慕。有数据显示,2019年信托业人均净利润高达244万元。一位信托业人士曾对记者透露,行业里比较优秀的信托经理奖金几百万的人也不少,一般也有30万-50万元。业务负责人也会有较高的业绩分红。信托机构的职位成为金融行业的“香饽饽”。
在此背景下,一位西南地区信托公司的人士对记者透露,监管之所以对融资类信托“动刀子”,压降规模,是因为行业发展乱象难止,暗藏风险。
例如,在超额收入或奖金的诱惑下,个别信托经理在做业务时有违规的现象。融资类信托业务中暗藏了行业的“潜规则”,乱象丛生。个别融资方为了获得贷款,存在融资方贷款下方后会给信托经理返点的情况。
该人士透露,信托经理往往在巨大利益诱惑下,对项目风险的把控会有松动。
另外,该人士也表示,融资类信托压降,可以预见的是整个行业的净利润将随之下降,对于各家公司的影响程度可能会有不同。
风险不断累积
一方面,信托行业近些年赚得“盆满钵满”;另一方面,信托业近些年的不良风险却在不断累积。
上述华南地区信托公司的人士表示,监管对于融资类信托“急刹车”的背后,与近期信托业风险事件的爆发息息相关。
2020年以来,继中江信托、安信信托之后,四川信托成为第三家陷入兑付危机的信托公司。信托业风险的不断累积引起行业人士与监管的担忧。
从全行业数据看,信托业的风险资产规模持续上升。据信托业协会披露,2020年一季度末,信托行业风险资产规模为6431.03亿元,环比增加660.56亿元,增幅11.45%。从同比来看,2020年一季度末信托项目数量和风险资产规模同比增幅分别为 61.63%和127.20%。
此外,2020年一季度末,信托业资产风险率为3.02%,较2019年末提升0.35%;从风险项目数量和风险资产规模的环比变动来看,2020年一季度末,信托业风险项目个数为1626个,环比增加79个,增幅为5.11%。
对于监管压降融资类信托的政策,一位北方地区的信托理财师对记者表示:“融资类信托做的就是银行放贷的事情,不是一个平台的事,是兜底的业务,融资类信托发展这么多年,规模也越来越大,里面的坏账也越来越多,潜在风险在加大,压缩融资类信托也是在减少借新还旧,让坏账早点暴露出来,不至于滚雪球般控制不住。”
与投资类信托产生股权关系不同,融资类信托产生的是债权关系。通常这类产品融资成本较高,在8%-15%附近。兴业研究表示,过去信托融资类产品扮演了“影子银行”角色,服务于社会融资体系中能承担最高边际成本的主体,如中小房企、层级较低的地方融资平台、行业地位较弱的民企等。相关主体游离于股债和信贷体系,融资手段单一,很难受益于近期让利政策,一旦出现资金池业务叫停,会引发信用违约的负反馈。另外,考虑到疫情冲击效应,判断行业二季度仍处于信用风险暴露的加速期。
“卖者尽责、买者自负”
在监管压降融资类业务、压降通道等政策的背景下,信托机构面临亟待转型发展的局面。
上述《通知》中也明确指出,未来融资类信托业务将更多由管理规范、风险控制能力强、资本实力强的信托公司开展,保证受托履职到位,业务风险可控,真正实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
对于行业的未来转型发展,上述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坚持“去通道”目标不变,继续压缩信托通道业务,逐步压缩违法违规的融资类信托业务,巩固信托业乱象治理成果,引导信托公司加快业务模式变革。
对于信托的转型发展,兴业研究表示,按照目前信托行业监管的思路,未来行业私募属性不变,之前信托机构想通过降低门槛(如单个客户从目前100万降至30-40万元)扩大募集规模的策略不可行;募资高成本特征不变,相对于传统报价式资管产品,信托产品成本普遍高500BP以上,这将显着增加了机构对资产端的收益要求。
同时,兴业研究称,资产配置方向已经变化,未来信托产品整体投向是逐步减少对非标资产的依赖,增加以债券为主的标准化资产配置。
尽管非标受限,但是只是压降,并未完全禁止。股权投资、标品信托、家族信托等也逐渐使得信托回归本源业务。
上述华南信托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公司今年加大了股权投资力度,通过“收资产,卖机构,拿分红”的方式先把规模做大,带来利润增长。
另一方面,5月份,银保监会发布了《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信托机构向他人提供贷款或者投资于其他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合计金额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超过全部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合计实收信托的百分之五十。”
对于新规的后续影响,陈赤表示,如果今后事务管理类非标债权业务风险系数与主动管理业务被一视同仁,那么,传统的通道业务将迎来“寒冬”,难以为继,这一类业务面临转向标品信托通道业务的压力。对于大多数信托公司而言,赖以为生的非标债权业务规模变得弥足珍贵,非标债权业务面临提高单位收益的压力,包括险资直投在内的低收益业务,如果没有被监管机构特殊“处理”,将不具备展业价值;而通过项目股权投资替代债权融资,也是势在必行的转型之路。
不少信托从业者表示,在资金信托新规的背景下,信托机构也开始加大对于标品信托的投资。一位北方地区的信托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部分信托机构在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等财富管理领域不断加码,也逐渐成为信托机构的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信托
融资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北街2号11幢206
邮编:100020
京ICP备05049267号
京ICP备0504926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