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频频号召信托资金入市,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8月16日,央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求是》刊文指出,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引导理财、信托、保险等为资本市场增加长期稳定资金。
在今年6月中旬的陆家嘴论坛上,郭树清亦表示,中国银保监会拟推出六项举措支持资本市场发展。其中之一是加大权益类资管产品发行力度。支持理财子公司提高权益类产品比重,信托公司发行证券投资信托产品,保险机构发行组合类产品。
“传统以非标融资类业务为主的资管业务模式后续必须转型,而发展和壮大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和企业发展注入股权型长期资金,正是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成功实践。这个领域,我们要向美国学习,逐步减少商业信贷和非标融资类资管的间接融资业务规模,提高资本市场的股权型直接融资业务规模。这是一定是未来金融市场改革的方向。商业银行、保险、信托等资管机构必须深刻理解监管要求,并真实看懂金融市场未来的趋势。”北京某中型信托公司高管向本报记者表示。
对于上述监管导向,业内公司如何理解判断?下一步又有哪些业务规划呢?本报记者日前采访多家业内公司,试图探寻其间蕴含的业务机遇。
招聘挖角,TOF人才最抢手
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加入到开拓标品业务的大军中。
上海一位资深金融猎头告诉记者,近段时间以来,他明显感觉到业内招聘挖角战况升级,“目前最抢手的TOF业务人员,但整个信托行业这类人才很少,因为早年布局债券业务的信托公司不多。因为证券、基金从业者不懂信托业务,目前信托公司挖角主要还是从业内入手,这也是招聘难度比较大的主要原因。”
上海某中型信托公司内部人士坦承,目前该司已经新设立了两个标品业务团队,加上原有的一个老团队,共有三个标品业务团队,暂时没有设定盈利目标。在考核机制上,给予了更长的保护期;并通过双向记账等方式鼓励专业团队和传统团队合作,围绕核心客户开展业务。
亦有资深行业从业者表示,广义的资本市场,就是长期资金市场;狭义的资本市场,是指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监管层的这个表态可能会让人产生很多解释。但作为市场主体,仍要坚持更加关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在管控好风险基础上做结构调整、做增量。当前,信托压降同业通道规模、融资类信托规模和做好风险处置的任务还很艰巨,预计半数信托公司暂时没有精力和资源来推动增量业务转型。即便是头部信托公司做资本市场增量业务,也会有路径依赖——充分吸取在证券投资、私募股权、资产证券化、阳光私募、结构化证券、标准化资金池的业务经验。相对而言,个人认为资管信托过渡期内银行理财、保险更可能是资本市场增量资金的重要来源。
北京某中型信托公司高管向本报记者表示,监管层积极引导信托为资本市场增加长期资金,但这类业务可能短期内不会有显著的赚钱效应,或者可能要承受着转型的阵痛。“当前改革的要求和监管的压力,已经让这些金融机构感受到,不转型,未来的生存压力很大。仅靠传统模式发展,短期可能还能生存,甚至通过‘做些工作,制度套利,打点擦边球’还能收取一点点政策红利。但一旦其他公司顺利转型成功,那么传统模式必然被全面封停,即便存续,也仅会成为奖励给新业务做得好的机构的蛋糕。”
上述高管补充说道,虽然很难,但机会就一定存在于转型和创新中。“其实最大的难度是让信托公司的股东们了解这个道理,改变短期业绩的增长诉求,股东对公司的规划和监管的导向保持一致。”
五矿信托:短期主要目标“扩大规模”
五矿信托标品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把握新形势下业务发展机遇,公司在《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后组织全体员工学习政策动向,提出了“二次转型”的口号;在管理机制及收入考核方面适当向标品业务和非标股权类项目倾斜。“五矿信托标品业务在行业内规模不大但种类齐全,包括投资顾问主导的功能型业务、推荐投资顾问的均衡型业务、主动管理型的支撑业等。”
至于未来计划如何发展标品业务?五矿信托标品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标品业务的规划可以概况为“短期上规模、中期强盈利、长期立优势”。标品业务最为重要的指标是规模,没有一定的规模,就谈不上发展,并且在整体市场存量有限的情况下,没有一定的规模就不可能有进一步盈利的机会。因此,标品业务短期内的主要目标是扩大管理规模。在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标品业务中期目标是利用已有规模提供的客户基础,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服务,实现标品业务的盈利。长期来看,标品业务比拼的是主动管理能力。在盈利的基础上,五矿信托将着力打造自身主动管理能力的核心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上述人士还表示,在发展标品业务的过程中,信息科技投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过去行业的发展中,标品业务往往消耗了大量人力,不仅投入产出不成正比,而且容易造成操作风险。目前,金融科技替代人工已经是行业的大势所趋,五矿信托积极加大信息研发投入,用最为高效自动化的信息科技系统,满足客户全方位的需求。
中航信托:标品信托规模近1000亿
中航信托副总经理张瑰表示,从宏观经济发展和大类资产配置两个角度来看,资本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向好的,监管层对于长期资金入市也是持鼓励和保护态度。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正向纵深推进,未来资本市场的良性向好发展离不开大量的长期看好、做多中国的资金。随着中国经济基本面的不断向好,中国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化,中国的资本市场必然也会为这些长期投资于中国优秀企业的资金带来满意的回报。
据介绍,中航信托标品业务发轫于2013年。目前由资产管理部专注于标品业务,和另类投资业务、财富管理业务构成了公司发展的三大战略业务。
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航信托以“天玑”为品牌的标品信托管理规模近1000亿元。“天玑”系列拥有完整的产品体系:固收类产品包括现金类、纯债净值型、固收+等产品类型;权益类产品包括多头股票策略、市场中性策略、打新策略等产品类型;同时未来还计划设计成立各类混合型投资产品。
建信信托:主动管理证券业务超700亿
建信信托相关人士表示,监管层的意图非常明确,其一,消除套利,引导企业融资成本下行,运用资本市场力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其二,引导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规划,承载了顶层设计思路;其三,融资结构的转变,间接融资往直接融资的转变;其四,引导资本增加长期资金,鼓励资本市场长期价值投资引导资本增加长期资金,是对长期价值投资的鼓励和培育。
“具体业务层面,标品证券类信托和股权投资类信托迎来发展机遇,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标品类信托,不能单纯地以‘平衡非标、为非标争取空间’的角度去看待,要切实打造一流的全能型资管机构,必须具备强大的证券投资管理能力。”上述人士表示。
据介绍,建信信托自2012年起正式开展标品证券业务,重点打造“凤鸣”品牌作为证券类主动管理业务的旗舰品牌。目前,公司证券市场事业部主动管理业务规模突破700亿元,产品线覆盖9个系列,共36支主动管理产品,业务涵盖包括债券、股票、MOM、FOF、现金管理和固收+在内的多种类型。
外贸信托:2013年起开始研究主动管理FOF
外贸信托证券信托事业部总经理江竹表示,在监管的引导与鼓励下,近年来信托公司一直在探索、实践转型方向。加强发展信托本源业务、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是多数信托公司共同发力的方向。同时,今年5月发布的《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也进一步加强了对信托公司向标准化业务转型的引导。信托公司的资本市场业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具体可从三方面来看。首先,长期资金进场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与市场稳定,更有利于信托公司产品为客户实现保值增值。其次,信托公司作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将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证券投资产品迅速扩容提供有力平台,为资产管理机构提供包括受托人业务、基金运营服务、科技支持在内的多重服务。同时,信托公司也乐于与市场者共同利用信托制度,积极探索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等信托,作为长期资金入市,起到稳定市场、增强投资人信心的作用。
据江竹介绍,外贸信托是行业内最早布局资本市场的信托公司,2007年开始开展证券服务信托业务,设计、开发证券信托产品累计数量超过5000只,累计管理资产规模上万亿。2013年起,外贸信托开始进行主动管理FOF业务的投资研究。“在未来的业务发展中,标准化业务开展将是公司的重要发展方向。公司将深耕证券服务业务,为加大公司主动管理FOF业务、股权投资业务的投研支持与资源支持。”
信托公司
入市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北街2号11幢206
邮编:100020
京ICP备05049267号
京ICP备0504926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