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债权屡遭“扯皮”或流拍 央行点名信托风险
2020-11-16 08:46:01
文章来源
中国经营报

  在监管要求压降非标融资类信托的冲击下,信托市场“寒冬”之感日甚。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自7月以来,集合资金信托融资已经连续4个月下滑,月均募资规模低于2000亿元。与此同时,信托业爆雷潮却依旧不断。据不完全统计,仅10月份共发生信托产品违约事件27起,涉及金额近百亿元。

  

  “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信托业风险加速暴露,少数信托公司已劣变成高风险机构。”央行近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首次以专题形式提示信托行业风险。

  

  在风险暴露加快及溢出可能性和范围加大的情况下,《报告》提出,要持续加强风险监测,健全风险处置机制。不过,多数信托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置上还属于“新丁”,处置经验不足。信托项目底层资产流拍的消息频频传来,部分信托公司还遭遇其他债权人“截胡”“扯皮”等处置难题。

  

  风险加速暴露

  

  近年来,伴随着国内经济进入减速换挡期,信托行业整体信托资产规模的压降,信托业风险面临持续上升的压力,风险项目数量和规模、风险资产率均显著上升。

  

  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四季度末,信托行业风险资产规模为5770.47亿元,较2018年末增加3548.6亿元,增幅159.71%。而2020年一季度末,信托行业风险资产规模为6431.03亿元,环比增加660.56亿元,增幅11.45%。

  

  伴随风险资产规模的增大,信托资产风险率也有较大幅度的上升。2017年之前,信托风险资产率虽有波动,但多数时候维持在0.8%以下,2018年小幅上升至0.98%,2019年末则大幅上升至2.67%;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信托业资产风险率为3.02%。

  

  “信托业风险暴露加快,存在外溢可能。”《报告》表示,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信托业风险加速暴露,少数信托公司已劣变为高风险机构,需要予以高度关注,多措并举防范化解相关风险。

  

  记者翻阅往年“金融稳定报告”发现,这是“信托”首次作为一个独立板块出现在报告内,并且首次开辟《信托风险分析与发展建议》专题。

  

  对于央行点名信托风险,上海律师协会信托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冯加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是当前监管部门对金融风险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提高,金融行业把风险放在更显著的位置。另一方面是信托行业规模大,特别是通道业务、影子银行等与同业机构的关联度非常大。

  

  “当下信托业风险总体可控,但一定要把可能的风险损失考虑进去。”复旦大学信托研究中心主任殷醒民认为,信托公司需要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备足“弹药”才能提高应对未来风险的抵御能力。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财信信托、国元信托、建信信托、江苏信托等四家机构已完成增资,增资总额达162亿元。另外,陕国投信托、五矿信托、山西信托等正在推进增资计划。

  

  异化为融资通道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研究员喻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信托风险加速暴露的原因在于宏观经济周期和金融去杠杆。此外,之前监管比较宽松,部分信托公司展业激进甚至违规,可能致使爆发一些问题。

  

  对于风险的成因,《报告》指出,部分信托公司过度追求盈利目标而忽视风险防控,利用固有资产激进从事股票和股权等高风险投资,可能遭受较大程度的投资损失;违规开展或参与具有滚动发行、集合运作等特征的非标资金池信托业务,导致期限错配,可能面临兑付风险。

  

  在公司治理方面,部分信托公司股东资质不合规,存在虚假出资、循环注资、抽逃股本、代持股权、违规质押信托公司股权等情况。有的公司还存在“一股独大”的情况,大股东滥用股东权利,不当干预公司经营,通过关联交易向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关联方进行利益输送,加上有些信托公司股权关系复杂,难以穿透识别关联方,违规关联交易问题尤为明显。

  

  “在尽职调查、风险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有的信托公司没有尽到‘卖者尽责’的义务。而在出现风险时,信托公司通过违规出具抽屉协议提供隐性担保等方式承诺刚性兑付,以固有资产接盘信托风险资产或提供担保由第三方接盘信托风险资产。”《报告》认为,这不仅淡化了投资者“买者自负”的风险意识,还使表外风险转至表内形成不良资产。

  

  此外,信托业监管套利不断。《报告》指出,部分信托公司滥用制度灵活性,为其他机构进行监管套利提供便利。例如,通过承接银行理财、P2P等方式,协助委托方将资金违规投向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产能过剩等限制性或禁止性领域;协助银行“调表”或“出表”,通过将银行贷款包装成信托投资等方式规避资本、拨备计提等监管要求;通过信托资产流转等模式隐匿不良资产等。

  

  事实上,以资金类信托业务起家,大多数信托公司通过类银行信用中介模式赚钱利差收入,为受益人利益最大化服务的受托人文化缺失,融资功能畸形发展,业务偏离本源,异化为融资通道。

  

  上述受访信托公司人士指出,以融资类业务为主,加之近年来管理资产规模快速增长,信托行业应对风险的能力逐渐减弱。这也是现阶段监管压降通道业务和融资类规模,堵上非标滥用、监管套利漏洞,引导行业转型回归本源的主要背景。

  

  不过,《报告》亦直言,信托业回归本源存在难度。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及其他高风险领域资金需求旺盛,银行的传统金融服务难以满足这类需求,客观上促使资金类信托业务快速膨胀。此外,与《信托法》配套的信托财产登记、转移等相关法规迟迟未出台,制约了信托本源制度优势。

  

  不良处置“新丁”

  

  在风险暴露加快、溢出可能性和范围加大的情况下,《报告》提出,要持续加强风险监测,健全风险处置机制。

  

  据了解,目前行业通常采取的风险项目处置方式,主要是信托项目延期缓解流动性风险;通过第三方收购、债务重组或再融资等方式处置;通过司法诉讼流程处置抵质押物或查封融资方、担保方的资产,并进行司法拍卖变现等。

  

  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开始尝试市场化方式处置风险项目,比如通过地方交易场所挂牌转让资产、通过网络司法拍卖处置抵质押物等。

  

  “多数信托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置上还属于‘新丁’,处置经验不足。”喻智认为,当前风险资产处置面临的问题主要与宏观经济有关。信托展业以非标融资为主,风控也多是资产抵押。在经济增长下行周期,这类资产的价值预期会下调,处置困难。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3月,由于*ST升达股份流拍,“华宝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华宝宝升宏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成为上市公司持股28.23%的大股东。7月,同样经历流拍的渤海信托,向法院申请将*ST华映的股票,以变卖流拍价1.91亿元以物抵债。

  

  记者注意到,由于融资方违约、未能偿还债务,中融信托2020年以来成为多只ST股的前十大股东,包括*ST富控、ST尤夫、*ST兆新、*ST金贵。

  

  实际上,通过网络拍卖处置上市公司股票,可能导致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大股东等发生变更。在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对于司法拍卖过程中是否遵循减持规定的执行标准不一。

  

  对于风险项目难处置的问题,冯加庆认为,一方面,随着经济形势变化,资产流动性可能出现问题,短期内难以变现或折价率较高。同时,由于部分标的无法拆分,加上处于经济下行周期,信托公司想找到资金充沛且愿意抄底的接盘方并不容易。另一方面,部分项目的交易结构、法律关系或上市公司担保程序可能存在瑕疵。没有瑕疵的资产,也存在可执行性和执行时间不确定的问题,甚至可能出现“理论上能收回、实际上无法执行”的情况。

  

  受访的信托业内人士认为,风险资产处置应该放在前面。首先是在展业时把控风险,比如交易结构设计时避免抵质押物的瑕疵;慎重选择交易对手、行业区域等;项目存续过程中实时监测交易对手和抵质押物的变化选择,及时发现问题。其次,对于存量信托资产,需要做好可能违约的准备,对其规模、风险程度以及处置方案提前做好预案。(陈嘉玲)


责任编辑:王苗苗

信托风险

债权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京ICP备05049267号

  • 京ICP备050492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