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行业评级锁定18家A类公司 重点考察盈利能力与资管能力
2021-05-18 10:10:02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强监管背景下,最终仍有接近20家公司跻身中国信托业协会盖章认定的A类行列。

  

  根据本报记者最新采访获悉,2020年行业评级A评级的信托公司已有18家:包括百瑞信托、重庆信托、光大信托、国投泰康信托、华宝信托、华能信托、华润信托、建信信托、平安信托、上海信托、外贸信托、五矿信托、兴业信托、英大信托、粤财信托、中航信托、中融信托、中信信托等。

  

  多位信托公司相关人士表示,所在公司收到行业评级结果时仅有一份单独文件,并不知晓此次评选A类名单所含公司总数,但可以确定今年A类公司总数少于往年。

 

  行业评级重点考察盈利与资管能力

  

  所谓信托公司行业评级,是中国信托业协会从行业角度对信托公司经营管理作出的综合评价。首次行业评级由2016年启动,其后每年上半年评出上一年度的行业评级结果。

  

  上述评级在推进之初,曾有意发展为公开评级,但时至今日相关结果仍未向社会公众公示。另据记者了解,行业评级推进6年来,核心评级要素没有发生较大变化。

  

  信托业协会将信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列为行业评级考察重点,并将净资产收益率、营业费用收入比、人均信托净收益等列为增值能力,引导信托公司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和运营效率、实现人均收益的最大化。

  

  业界观察人士称,在业务结构调整和行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信托公司的风险管理尤为重要。因此,行业评级注重信托项目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能力,与监管部门维护行业稳定和促进行业稳健发展的思路紧密结合。例如,在资本实力指标中:净资本/信托风险项目规模,考察的就是信托公司对信托风险项目的管控能力。

  

  此外,行业评级体系单列了社会责任指标,主要考察纳税额和向受益人分配的收益,引导信托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监管评级A类公司大为缩水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信托行业有两套评级信托构成,除了由中国信托业协会主导的“行业评级”,还有银保监会牵头的“监管评级”。

  

  其中,“监管评级”结果与信托公司允许从事的业务类型直接挂钩,且对评级结果严格保密,仅供内部使用;“行业评级”则更侧重于评价信托公司为投资人和社会提供的服务,目的是增强信托公司的社会公信力。

  

  两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中国信托业协会表示,“行业评级更侧重于信托公司为投资人和社会提供的服务,增加好的信托公司的社会公信力。监管评级是在行业评级的基础上,综合关于公司治理、风险、合规等监管意见形成的,根据评级结果进行差异化监管。”

  

  根据银保监会《信托公司监管评级办法》,68家信托公司被分为创新类(A+、A-),发展类(B+、B-)和成长类(C+、C-)三大类六个级别。

  

  监管评级最终得分在90分(含)以上为A+,85分(含)至90分为A-;80分(含)至85分为B+,70分(含)至80分为B-;60分(含)至70分为C+,60分以下为C-。

  

  根据2019年银保监会监管评级评分的操作指引,其中,监管评级的定量指标部分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此前的资产质量(固有资产质量、信托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两部分分值分别为:56分(其中,固有资产质量26分和信托资产质量30分)和44分,调整后,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分值分别为76分(其中,固有资产质量36分和信托资产质量40分)和24分。

  

  近年来监管严苛度提升,监管评级A类公司则大为缩水。

  

  据本报记者了解,在2016年监管评级的考核之中,有约15家公司获得A-评级,A+公司空缺;在2017年监管评级的考核之中,仅10家公司获得A评级且A+评级继续空缺。在2018年监管评级的考核之中,A+评级继续空缺,获得A-评级结果的信托公司也缩水至6家左右,包括重庆、杭州工商、华能、上海、外贸及中信等。

  

  另据本报记者了解,2019年监管评级结果并没有如期在2020年下半年向相关信托公司公布。坊间甚至有消息传出,信托行业监管评级将改为每两年推行一次。(邢萌)


责任编辑:于宏

评级

盈利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