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保基金的钱并非都“烫手” 35家信托公司已获“输血”3700亿元
2021-08-10 09:37:25
文章来源
证券日报

  日前,经纬纺机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中融信托拟获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公司(以下简称“信保基金”)10亿元流动资金贷款额度。信保基金业务中,流动性支持面向对象是“因临时资金周转困难,需要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的”信托公司,旨在“提高信托公司预防和化解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据介绍,截至2020年末,68家信托公司中,信保基金已累计为35家信托公司提供约3700亿元的资金支持。

  信保基金、资金周转困难、流动性风险。。。。。。这几个词组合起来,使不少信托投资者内心忐忑。尤其是个别高风险公司风险处置中频现信保基金身影,甚至有投资者简单判断,向信保基金“借钱”的就是问题公司,是因为“揭不开锅”了。不少信托公司也深知该情况,每到此时借机正面宣扬资本实力,效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避免引起过度关注

  信托“借钱”很少主动披露

  “此消息一出,我朋友圈至少有3个客户转发关于信托‘缺钱’的文章。”华东地区一家信托公司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但事实上,信托业这种业务融资早已是很普遍的合作模式了,提供流动性支持的资金主要是信保基金的自营资金。

  相关公告显示,此次中融信托将持有的中融基金51%股权质押给信保基金,获得不超过10亿元的流动性支持资金,期限不超过12个月,额度内按实际需要循环使用。

  “公司与信保基金长期保持有良好常规业务合作,本次提供子公司股权质押也是常规的增信措施。”中融信托相关负责人回应《证券日报》记者称,信保基金作为行业性保障机构,多年来与数十家信托公司均有包括流动性支持业务在内的业务合作。

  信托业近年来处于转型关键期,各项创新业务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这也是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向信保基金融资的重要原因之一。

  “信托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需要短期流动性支持的情况很多。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从信保基金融资的信托公司,就一定存在流动性风险或经营困难的情况。”百瑞信托博士后工作站研究员张坤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比如,信托公司在转型过程中的创新型业务拓展需要部分固有资金投入,可能导致阶段性流动性资金紧张;标品业务面临市场剧烈波动、产品期限不匹配时,也可能导致信托公司需要短期大额的流动性支持。”

  虽然信托公司大多与信保基金有过资金业务合作,但这种情况并不需要强制披露。因此,选择主动披露的信托公司很少,导致很多投资者一看到信保基金出现就感到紧张,担心信托公司资金链又出问题了。

  “有些信托公司大股东是上市公司,会选择主动披露相关融资信息。但这种情况在业内比较少见,大部分信托公司都选择不披露,避免引起过度关注。”一家具有央企股东背景的信托公司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

  公开信息也显示,主动披露融资信息的基本都是上市系信托公司,均是作为大股东的上市公司主动披露的,且为数寥寥。去年以来,仅有爱建集团披露过旗下爱建信托的相关融资情况。另外,陕国投与五矿资本(五矿信托的大股东)也曾在2020年年报中披露过信保基金提供资金的相关数据。

  贷款“额度高+利率低”

  头部信托最受益

  实际上,向信保基金“借钱”的信托公司并不在少数。其中,个别风险较高的信托公司,使用的通常是信保基金的保障基金,属于风险处置业务。公开资料显示,信保基金目前正在参与安信信托重组;四川信托拟协调信保基金提供支持;信保基金高管参与到新时代信托、新华信托的接管工作。

  为何信托公司会热衷于向信保基金“借钱”?主要在于信保基金的钱属于“便宜资金”,而且实力越强的信托公司能借到的额度越高,利率也越低。

  不同于其他保障基金,信保基金是由中国信托业协会联合13家信托公司出资设立的,采取市场化经营模式。面向融资申请,信保基金采取“一司一策”的原则,综合信用评级等因素,采取市场化方式,对授信额度及利率进行评估。

  “头部信托基本都有信保基金的流动性资金支持。头部信托授信额度较高,普遍在10亿元或20亿元以上,还款期限多为一年,第二年根据前一年的授信额度及还款情况确定当年的授信额度。”上述华东地区信托公司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称。

  张坤认为,对于信托公司而言,信保基金的融资成本相对稳定,期限更加灵活,还款计划具备更强的协调性和配套性。

  信保基金受热捧,反映出信托公司尤其是非上市信托公司的外部融资渠道比较有限。因此,需要推动信托公司增加新的融资模式。张坤对记者表示,通常,除了从信保基金融资外,信托公司还可以通过同业授信、同业资金拆入、资产证券化等方式释放自有资金。

  张坤建议,当市场利率高企、不易获得资金的时候,信托公司可以调整发行时间、延长发行期限,进而获得较低成本资金,控制融资成本。


责任编辑:徐山清

信托

基金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