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上市公司购买信托计划“踩雷” 5000万仅收回78.75万
2022-09-29 09:35:51
文章来源
第一财经

  在信托计划成立了半年后才购买,本以为是“捡漏”,不曾想前方等着的却是“爆雷”。


  二度闯关科创板IPO的上海康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康鹏科技”)近日披露了首轮问询回复,在回复中,康鹏科技详细披露了这一次信托投资的“血泪史”。


  问询回复显示,康鹏科技于2021年7月,在未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的情况下,购买了“五矿信托-璟川汇金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下称“信托计划”)5000万元。


  当年年底,该信托计划的初始债务人阳光城集团下属项目公司已无法按时偿还款项,康鹏科技当年即确认了公允价值变动损失4848.75万元。2021年末信托计划到期,截至今年2月,仅收回78.75万元。

  5000万元买了“收益率更高”的信托产品


  根据康鹏科技的问询回复,上述信托计划由五矿信托发行,于2020年12月25日成立,信托计划募集资金规模不超过5亿元,预计期限为12个月。该信托计划资金受让于福建科欣隆商业保理有限公司(现“福建博泰欣融商贸有限公司”,下称“福建科欣隆”)持有的应收账款债权,该等应收账款的初始债务人为阳光城集团下属项目公司。


  阳光城集团作为共同债务人与初始债务人连带承担应收账款债权项下付款义务,并对初始债务人在应收账款债权项下付款义务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该信托计划为固定收益类,根据五矿信托于2021年7月1日公告,该信托计划单位业绩比较基准利率为4.50%/年,在受托人内部风险等级为R3级。


  2021年6月,康鹏科技在接受增资后,由于流动资金较为充裕,在不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收益水平,通过开户银行购买结构性存款、银行理财产品及信托计划对暂时闲置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6月16日,康鹏科技开户银行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外滩支行员工前往康鹏科技办公室现场推介招商银行理财产品,销售人员向康鹏科技提供了多款理财产品和大额存单,同时重点介绍了前述信托产品。关于该信托计划底层资产债务人阳光城的介绍资料上显示,“概括来说,阳光城近几年在资产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债务结构优化明显”。


  康鹏科技在咨询各银行理财推荐产品后,于2021年6月拟定2021年增资款理财保值计划,拟购买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日日鑫月月利等银行理财产品、招商银行代销信托理财产品,共计3.7亿元左右,并经财务副总裁审核后提交公司总经理及董事长批准。


  2021年7月12日,康鹏科技申请购买上述信托计划5000万元,经财务副总裁审核后提交总经理和董事长批准,并在7月16日完成购买。


  2021年7月22日,康鹏科技召开第一届董事会2021年第二次临时会议,对购买该信托计划的事项予以确认。


  另外,康鹏科技在问询回复中表示,本次合约购买信托计划的信托收益权份额均为该信托计划设立后未转让的份额。


  3个月后“爆雷”


  康鹏科技称,持有该信托计划期间,其始终关注房地产行业风险,并保持与代销机构招商银行理财销售客服人员的沟通,直到2021年9月末,招商银行相关人员回复没有变化。


  但在购买信托计划3个月后,“爆雷”的迹象开始显现。


  2021年10月起,阳光城在境外发行的美元债价格开始大幅下跌,第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下滑,扣非净利润亏损,经营情况下滑。


  2021年12月16日,康鹏科技第一次从招商银行理财销售客服人员处了解到该信托计划可能无法到期兑付。


  当日,康鹏科技就联系了银行客服对接信托公司召开电话会议了解情况,并要求招商银行和五矿信托尽快提出解决方案。


  康鹏科技于2021年12月24日收到该信托计划强制赎回的72.5万份,剩余仍持有的4927.5万份份额未能按照约定获得偿付。


  五矿信托于2022年2月16日收到的该等应收账款款项初始债务人之一上海光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已归还应收账款共计787.5万元,按照各受益人实际持有信托单位的份额占信托单位总份额的比例向各受益人分配信托本金,康鹏科技收到78.75万元。


  康鹏科技表示,截至目前,尚未收到剩余未偿付的信托计划本金金额。对于后续,康鹏科技称,目前正在积极追偿,并准备采取法律措施。根据康鹏科技的披露,在报告期内(2019年~2021年),其仅买过这一款信托产品,却“爆雷”了。


  “踩雷”的不仅仅是康鹏科技,今年6月,据报道,五矿信托鼎兴1号至15号产品全部到期,均无法完成兑付,总规模超23亿元。多名投资人已收到该系列信托计划申请展期18个月的通知,该信托计划的底层资产为保理公司买断持有的供应商对地产公司旗下项目公司的应收账款债权。


责任编辑:刘利香

康鹏科技

信托计划

“踩雷”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