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转型不断深入,今年首季,信托业迎来业绩“转折”。中国信托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信托公司经营收入、利润总额与人均利润在2022年的低基数的基础上迎来了显著增长,同比增幅分别达36.39%、75.23%、87.67%。
与此同时,同时,信托资金运用结构持续优化,其中,投向证券市场、金融机构的规模和占比持续提升,信托资金配置向标准化资产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凸显。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简永军指出,资产管理信托逐渐成为行业转型的重点,由传统的非标准化融资类业务向净值化、标准化的标品类业务转型成为趋势。
■记者吉雪娇
经营业绩增长波动加大
一季度,信托资产规模延续去年以来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
中国信托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1.22万亿元,同比增加1.06万亿元,增幅为5.23%,环比增加776.90亿元,增幅0.37%,自2022年二季度以来连续4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企稳势头得到稳固。
信托公司经营业绩也在2022年的低基数的基础上迎来了显著增长。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行业累计实现经营收入279.81亿元,基本回到2021年前的水平,同比上升74.65亿元,增幅36.39%;实现利润总额217.01亿元,同比上升93.16亿元,增幅75.23%;人均利润80.17万元,同比上升37.45万元,增幅87.67%。
在一季度经营数据良好开局的同时,简永军指出,也要看到一季度经营数据的改善主要受益于固有资金的投资收益贡献,信托业务收入反之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下降。
与此同时,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以来,信托公司的经营业绩波动性显著加大。在简永军看来,其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实行新的会计准则后,信托公司的投资收益与资本市场调整波动相关性很高,投资收益受资本市场影响较大,投资于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收益也受到一定影响,部分固有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波动加大,预计投资收益会持续对经营业绩波动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信托业务收入出现下降,主要是由于信托业务结构的调整,信托报酬率相对更高的融资类信托规模持续下降,虽然投资类信托、服务信托规模持续提升,但这类业务的年化平均报酬率水平不高,导致行业整体报酬率水平下降。从2022年以来的信托业务收入占比来看波动率也在提升,2022年4个季度的信托业务收入占比分别是93.43%、77.78%、81.32%、86.16%,一季度末信托业务收入占比为45.83%。
“信托业需要加大转型力度,尽快做大以管理费为主要信托报酬的信托业务规模,形成长期稳定且可持续的信托业务收入来源,熨平自身经营业绩的波动。”简永军认为。
投向证券市场规模同比增近三成
随着信托业转型不断深入,信托资金持续“青睐”证券市场。
据中国信托业协会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信托规模为4.57万亿元,同比增长1.03万亿元,增幅29.06%,占比提高到29.92%,同比上升5.92个百分点,信托资金配置向标准化资产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凸显。同时,投向金融机构的资金信托规模为2.13万亿元,同比增长0.25万亿元,增幅13.02%,占比上升至13.93%,同比上升1.17个百分点。
2022年以来,投向证券市场的信托资金快速增长。中诚信托报告显示,根据60家信托公司披露的年报“信托资产运用与分布表”数据,2022年平均证券投资信托规模达到838.09亿元,同比增长27.14%,证券投资信托规模占比达到24.77%,同比进一步提升4.50个百分点。从各公司绝对规模来看,共11家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信托规模突破1000亿元,其中4家公司突破3000亿元。
“资产管理信托逐渐成为行业转型的重点,由传统的非标准化融资类业务向净值化、标准化的标品类业务转型成为趋势。”简永军指出,未来信托开展资产管理信托业务可以在严格遵循《资管新规》的前提下,发挥信托公司积累的信用风险管理优势、客户优势等,大力发展固定收益类信托,并横向延伸,以投贷联动思维开展股权投资信托业务。同时,可发挥信托产品创设和资产配置优势,大力发展标品类配置类资产管理信托。
具体来看,信托公司要实现资产管理信托业务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可以与资产服务信托结合起来展业,联动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信托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围绕客户的需求及风险收益偏好,依托自身专业优势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线,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财产性收入。
信托资金
证券市场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