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监管部门发布了《〈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实施后行业集中反映问题的指导口径(一)》(以下简称《指导口径》),一时间广受关注。比如,《指导口径》中有一条,“信托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信托业务时,要审慎开展非标准化债券类资产。”有业内人士称这是重大利好,给信托公司开展非标业务留下了空间。
对于指导口径中的细则如何理解?接下来信托公司如何找准转型方向?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指导口径》无所谓松或紧,坚定不移按照新分类办法,找准转型方向是关键。
无须过度解读
在业内人士看来,信托业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业内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受到关注;再加上新分类办法6月正式实施,在业务边界、监管标准等方面还有些模糊。
如何看待《指导口径》?本报专家组成员、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翟立宏说:“尽量避免用宽松或者收紧去解读,这种解读一般都是伪命题。最重要的是基于新分类的基本思想,回归本源,而且新分类把大的类别划分为服务和产品,已经用服务的概念架构出一个比资管业务、资管产品范围更宽泛的业务发展空间,理解《指导口径》的时候,这应该是最根本的一个出发点。”
“无须过度解读。《指导口径》是在新分类办法出台后、实施细则出台之前,针对业界对新分类办法规定当中的一些理解上的模糊地带或者是比较笼统的条款进行了指导和说明,就好比新分类办法的‘说明书’,而不是修订版。《指导口径》对信托公司更准确、全面掌握新分类办法,从而保证政策落地和可操作是有很大帮助的。”本报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法学院金融与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邢成认为。
资管行业分析人士袁吉伟认为,《指导口径》对于在落实三分类新规过程中的突出难题、问题,作了及时指导,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各类业务的边界,避免业务分类混乱。但未来还需要围绕资产管理信托、重点资产服务信托出台业务规范,全面对接资管新规要求,细化业务操作指导。
关注重心是什么
对于《指导口径》提到的一些具体引导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发展的细则,应该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袁吉伟分析认为,落实资管新规要求,《指导口径》进一步明确债券回购操作、投资者人数和资质认定与资管新规看齐,这些有利于拉平与其他资管机构的监管要求。
根据中诚信托的研究分析,资产服务信托获得进一步发展空间,相对于新三分类办法的规定,《指导口径》对家庭服务信托进一步扩围。从财产来源来看,信托财产不仅限于现金,还可接受财产性权利的委托;在财产运作方面,除投资外还可有其他运作安排;在资金用途方面,还可根据委托人意愿将资金用于受益人消费等生活支出等。
“《指导口径》里大家最应该关注的是以服务为关键词的这个业务类别,特别是对于服务流程、技术环节中的一些技术性要求,因为未来服务最强调的应该是过程的规范性和结果的有效性。”翟立宏表示。
邢成表示,应因司制宜,避免盲目从众。“首先不能超出新分类办法的任何规定。其次需注意,《指导口径》提及的类似委托贷款、正回购、衍生品投资等,虽然对信托公司来说并不陌生,但未必对所有的信托公司都适合。如果信托公司不顾自己公司的资源禀赋和经营特色而盲目从众、一哄而上的话,反而达不到预期效果。各公司一定要扬长避短,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高质量发展是目标
在邢成看来,信托行业接下来发展关键是守正出奇,保持定力。在新分类监管框架下进行转型创新,摒弃传统的私募投行和非标融资的模式,这已经是大势所趋。对于信托公司而言,不可以有任何的侥幸心理,甚至也不可以有任何的观望心理和徘徊心理。只有坚定不移地按照新分类监管的政策导向,坚定地对传统业务模式进行转型创新,在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以及公益慈善信托三大领域开拓市场、发展业务,才能再创佳绩。
事实上,《指导口径》是在资管新规和新三分类办法指导下,进一步明确资产管理信托监管标准,厘清资产服务信托边界,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此前召开的信托行业年会的主题也是“信托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信托业内认为,信托行业要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相关工作要求,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信托行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稳中向好趋势不断强化,财富积累的社会基础不断增厚,信托服务潜在需求不断培育和释放。信托业治理机制不断完善,信托机制的独特优势不断显现,信托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上述信托年会提出,要把前景变为现实,必须跨越两道坎:一是要下决心转型,紧紧围绕回归本源这一根本,按照已确立的三分类业务方向转型,决不能依赖类信贷影子银行和通道业务。二是要下决心获得市场信任。信任对信托业尤为珍贵,这是信托业长期发展的根基。迈过这两道坎,需要行业整体凝聚共识,所有公司共同努力。
信托业
发展机遇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